当前位置:首页 >>2014-2015学年  
 
不 食 周 粟
 
作者:余燕花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356    更新时间:2017/12/26
 
商朝末年,现唐山以东的潜安、迁西、滦县、卢龙、昌黎、秦皇岛一带有个神秘的诸侯国——孤竹国。据史书记载,此国文化比较发达,有大量的畜牧业和农产品。但多数后人了解此国,并非因为此国的历史地位和贡献,而是透过名垂青史的两位王子得知它的存在。这二位王子成了后人热议的对象,他们就是伯夷、叔齐。

伯夷(生卒年不详),名允字公信;叔齐(生卒年不详),名智字公达,他们是殷商时期契的后代,姓墨胎氏,商末孤竹国人。二人分别是商纣王末期孤竹国第七任君主亚微的长子,三子。孔子认为伯夷叔齐为“求仁得仁”的古之贤人。在这里“求仁得仁”指的是兄弟二人互让王位事件。伯夷、叔齐互相谦让弥合了父子兄弟之间的间隙,使之符合天性人伦,为世人称道。但最为后人欣赏的还是伯夷叔齐问义武王不食周粟的孤竹之介。

伯夷知晓父王欲立三弟叔齐为继承人后,便不辞而别,只身离国。叔齐得知大哥离开后,心念大哥谦让仁义亦不就君位,毅然离国寻兄。终于,二人于北海之滨会合,从此混迹于东夷人之中,过着隐居流亡的生活。这一天,二人来到集市购些吃食,听得路人夸赞周文王:“你听说了吗?西伯侯姬昌宽厚仁义推行‘善养老’政策,很多老人慕名而往呢。”这不禁引起了伯夷、叔齐的兴趣。兄弟二人离开孤竹国后见当今政局混乱,一心归隐独善其身,只待政治清明之际入世做官,兼济天下。“小兄弟,你能和我说说西伯侯的‘善养老’政策吗?”叔齐忙问道。“这位大爷,您就不懂了吧。我听说啊,西伯侯让农夫有田耕作,又引导人民种树养家禽,教育人民善待老人,使五十岁以上的长者衣帛,七十岁以上的长者食肉。其封地的人民无不真心拥戴,欢心鼓舞。”年轻人眉飞色舞地说。“哦,有这回事?”伯夷、叔齐意味深长地望了望对方。“是啊,我听人说啊,西伯侯建了许多供老人安居的处所,保证老人穿精美的丝绸服装,吃肉食。二位大爷,你想我们普通的老百姓只能穿布衣,那昂贵的丝绸想都不敢想。平常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哪还奢想肉啊!想到这,我都恨不得自己一下子老几十岁,也跟着这些老人去西岐享福呢。二位爷若也仰慕西伯侯,何不前去西岐?”年轻人这一番话令伯夷、叔齐兴奋不已,他们平静的内心又燃起了新的希望。

回到住所,伯夷、叔齐难以平静,他们不约而同地做了一个决定。“大哥,你我离开孤竹国已有一段时日,隐居在北海之滨也不是长久之事,听得姬昌如此仁厚,不如咱们前往投奔他吧!”叔齐激动地说。“三弟,你我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我也正有此意。咱们收拾收拾,明儿一早上路吧。”伯夷二话不说同意了三弟的提议。从王子到布衣,前后的生活天差地别,话说收拾也不过是将二人日常换洗的衣裳打包而已,这很快就完成了。休息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二人潇洒从容一路向西,辗转颠簸,饿了就地乞食,困了寻到容身之所倒地而睡,倒也平顺。终于,他们到了心中的理想王国——西岐。

    到了西岐以后,却并未如他们所想那样是一派欢乐祥和的场面,只见行人素衣素服,面色戚戚,哀伤不已。一经打听才知道,仁义宽厚的西伯侯于不久前不幸去世!听闻此言,伯夷、叔齐内心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失落。二人一心仰慕西伯侯德行高义,千里迢迢追随而来,未曾谋面彼已仙逝,怎不令人痛心失望?又看到当地百姓难掩哀伤,真心诚意悼念已故君主,不禁更加敬重德高望重的西伯侯姬昌。又闻得现由西伯侯嫡次子姬发继承君位的消息,二人便决定到封地都城——丰邑看看。

刚到丰邑城门,就看见当地百姓罗列于道路两旁,好不热闹。向远处望去,只见浩浩荡荡的队伍正往城门方向簇拥而来。那骑着马,走在队伍前面气宇轩昂,英姿飒爽的年轻人就是姬发了,果然是天之骄子,相貌不凡。他身旁庄严睿智的白须老者便是深受姬昌赏识重用的姜太公,如今已然得志,辅助年轻英勇的君王准备在史书上大写一笔。他们的身后有一辆马车,上载一木像,赫然写着西伯侯姬昌的名讳。“这样的排场,是要到哪里去?”伯夷、叔齐不禁疑惑。“二位老者,你们这是刚到丰邑吧,咱们君王这是要去讨伐商纣王啊!”人群中有人回应。“啊!怎可行这不仁不义之事?有悖伦理纲常啊!”伯夷、叔齐有如五雷轰顶,完全无法接受眼前的事实。他们顾不上许多,奋力拨开人群,一个箭步地冲上前去,挡在了队伍的最前面。

时间定格在此处,众人哗然。这两位须发苍苍的老者不知哪来的力气,居然冒着生命的危险,冲到姬发面前,勒住他的马头厉色而言:“父亲去世不好生安葬却要大动干戈去打仗,这难道是孝的行为吗?身为臣子,却要去杀害国君,这难道可以算做仁德吗?”伯夷、叔齐慷慨激昂,怒目圆睁,发出振聋发聩的历史之音。因为忠孝仁义、谦和礼让的先王之道,已经深入他们的骨髓了,他们已然不计较自己是否陷入危险境地。作为当事人的姬昌皱起眉头,面露不悦之意。身边的勇士早已执兵对准伯夷、叔齐,欲刃之。“刀下留情,这是义士啊!”幸而姜太公及时喝住了士兵。他向姬昌长作一揖说道:“大王,我看这二位老者言谈举止不俗,从形容上看应是传说中的孤竹国君之子。这二位王子因为禅位以谦和仁义著称。今我伐纣之师奉行仁义,杀之不吉。还望大王原谅,放他们归去吧。”姜太公一番言语在情在理,姬昌浓眉终于舒展,不再计较:“准。”一声令下,兵士纷纷撤去兵刃,让出一条路来。

姜太公亲自扶着二位仁人走出人群,恭敬地行礼:“在下仰慕二位已久,如今有幸相见,荣幸之至。今有要事在身,就此别过,望二位珍重。”二人还礼后,伯夷诚恳地说道:“吾兄弟二人感谢足下的救命之恩,今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但说无妨。”“吾二人深知足下亦是仁义之人,何不以足下之能向君王陈说忠孝仁义之礼,以匡扶伦理正道?”伯夷恳切地望着姜太公,眼里满是乞求。“这......唉!”姜太公为难地叹了口气,背着手,踱了两步。伯夷的眼睛随着姜太公的身影移动,他多希望能得到一个肯定的答复!“呜......”那是军号声,姬昌已在催促。“二位仁人,在下要先行一步了,就此别过。”姜太公长作一揖后迅速离开了,他的身影很快淹没于大军之中。“在下要先行一步了,就此别过...就此别过...就此别过...”这就是伯夷得到的答案吗?伯夷脑中回旋着姜太公的言语,呆若木鸡,他甚至忘记了拱手回礼!那焕发希望的眼睛黯然无光,写满了无奈与绝望。“天将亡我大商啊!”突然,伯夷捶胸顿足,朝天大喊,瞬又伏地而哭,难过得痛心疾首。叔齐一边搀扶着伯夷,一边呼唤着:“大哥......”欲以言慰之,但终不知如何开口,徒自伤心流泪。年暮老者的血肉之躯无法阻挡汹涌的大军,他们的忠孝仁义无法引起共鸣,亦无法阻止战争。在历史前行的浪潮中,他们渺小得有如尘埃。

然而,历史记住了伯夷、叔齐的仁义之言,也记住了姬发的历史功绩。牧野之战,周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商朝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土崩瓦解,商纣王在绝望之际自焚而亡。公元前1046年,周朝终建立,四方诸侯纷纷归顺,天下太平,四海称庆。但伯夷、叔齐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们认为武王是以不义手段获取天下的,以之为耻,于是选择了逃离。这与后代孔子所言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如出一辙。

伯夷、叔齐离开了令他们大失所望的周地,四处流浪,最后到了首阳山。顾名思义,首阳山因列群山之首,阳光先照而得名。该处山清水秀,绮丽怡人。兄弟二人决意在此隐居。他们依山形找到了一个可避风雨之所,虽只是一个小山洞,但这对一直在外流浪的伯夷、叔齐来说已经足够。望着满目大好河山,二人唏嘘不已,如今已是周的天下,那些商代的人事已如尘烟,无处追寻。

“三弟,你我视忠孝仁义至贵,就算危及自己的性命也无妨吗?”伯夷问叔齐。“大哥,从叩马而谏开始,我就做好随时为仁义献生的准备了。”叔齐坚定地回答。伯夷拍了拍叔齐的肩膀,心满意足地说:“真不愧是吾弟,孤竹国的子孙!”伯夷眼泛泪花,他不是孤独的,在仁义这条路上有弟弟相伴左右,此生无憾。“我决意不再吃周朝的粮食,以表心志!弟弟认为如何?”“大哥,吾心即尔心!至死不悔!”叔齐握着伯夷的手激动地说。“好!天地为鉴,吾兄弟二人誓死不食周粟!”“弟弟愿随哥哥誓死不食周粟!”这两句誓言刚强有力,震彻山谷,天地亦为之动容。

从此,二人开始采摘薇菜过活。薇菜,又名紫萁、野豌豆、巢菜、元修菜。该植物富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等。中医认为,其味微寒、苦,入肝、脾、肺经,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在平日,薇菜作为主食之外的菜肴偶尔食用对身体是有益的,但若长久仅食此物,容易带来营养不良的问题,这对于已经年暮的伯夷、叔齐来说就不仅仅是体力不支了,它很有可能上升到危及生命的高度。

一天,伯夷、叔齐照常在山上采摘薇菜,遇见一位上山打柴的农妇。这位农妇一见两位须发皆白的孱弱老者便上前询问:“二位长者可是孤竹国的王子?”伯夷回应道:“现如今已不是王子了,不过是山野朽骨罢了。”“村里流传说二位仁义之士发誓不吃周朝的粮食,只吃薇菜,可有此事?”农妇疑惑地问。“确有其事,吾二人欲以之聊表心志。”伯夷回答道。农妇听后满脸疼惜地说:“这可如何使得,仅食薇菜岂能维生?二位长者若不介意,贱妇一家愿供养至终。”“多谢您的好意,吾二人已立誓言,断不可更改。”伯夷行礼道。“这......二位长者又是何苦,愚以为周粟与薇菜不无区别,当今天下已属周,什么东西不是周朝的?谷粟是周朝的,薇菜不也是周朝的么?何苦仅食薇菜为难自己?”农妇心直口快,竟一语惊醒梦中人!伯夷、叔齐羞愤不已,无言以对。是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所踏之地属周,所食之物属周。天下之大,竟无容身之地?食物繁多,竟无可食之物!是时候了……

一天,两天……伯夷叔齐身似浮云,气若游丝,等待命运的最终判决。“弟弟,咱们很快就可以见到先朝的人了,回想此生,已然无憾,功过是非留予后人评判吧。”伯夷轻声说道。“大哥,为忠义而死,死不足惜,况又能与此生敬重的大哥一同成就大义,弟弟再也无憾了。”叔齐面露微笑,无限满足。“三弟,值此弥留之际,咱们不如作歌一首?”伯夷提议道。于是,首阳山上留下了这一首旷古绝唱: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结语】人类虽然明白出生之后就要走向死亡的现实,但往往无法对死亡释然,常常怀有畏惧心理。像伯夷与叔齐这般为了自己的信仰而选择死亡的人真乃勇士。在那风云变幻,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年代,是选择侍奉新的君王还是抗争到底?伯夷、叔齐选择了后者并无声地献上了自己的生命,既没有“同流”也不“合污”。从现在看来,或许有人认为他们的“愚忠”很可笑,将生命托付给暴君商纣不能死得其所,但那种与其在市井落下污浊的名声,不如在荒野中留下清白尸骨的高洁之气又不能不令人动容,心生敬意。这种精神上的忠心侍主裹挟着不屈的傲骨影响了一代代的中国人,对于今天的国人还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课题负责人:陈宜安

                                           课题组组长:陈敏

 
 
 
地址:福建省南平市紫云岗24号 电话:0599-8853660、8849859
备案:闽ICP备09034032号 网站公安机关备案号 闽公网安备 3507020210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