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2015-2016学年  
 
探索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作者:吴婧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077    更新时间:2017/12/26
 
一、高考“小说”阅读的基本概况

(一)小说的基本知识

塑造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特定的环境描写被称为小说的三大基本特征,也被称为是小说的三要素。小说的整个框架也是根据它所独有的三要素来展开的。其一般的结构往往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独特的环境描写来反映从社会生活而来的某种精神情感或者生活现象等等包罗万象的元素。

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一个小说最为关注的部分,也往往是一部好的小说最为出彩的部分。小说的人物塑造是具有典型性的,因为出现在一部文学作品中的个人,即使其地位再卑微,即使其身份在社会中再边缘,其个性特点必须是鲜明的,这个人物也许不一定是真实的,但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却必定是从生活中的种种人物身上所提炼出的特征的集合体,换句话说就是必须具有相当的典型性才能够使得小说的人物刻画深入人心,才能够使得人物形象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在小说的三要素中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的刻画,故事主题的表达,都有赖于一个完整的、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的刻画往往就体现在作者安排好的故事情节的矛盾和冲突中,故事主题的表达不论这种主题是鲜明的呈现出还是隐隐的喷薄欲出都需要有特定的故事情节的配合。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

任何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刻画都离不开一定的环境,不论这种环境是小说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还是为烘托故事和人物而存在的社会环境。一种特定的鲜明性格人物往往是具有时代特征的,他身上所背负的性格也往往是特定的环境造成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环境和描写不仅仅是人物活动和故事情节发展的沃土,有时更是小说所表达的思想的根源。

(二)高考考纲对“小说”阅读的要求解读和命题方向

在高考考纲中对于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是“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 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首先注意到的应当是“注重审美体验”的要求,这在某种程度上点明了对于高中时期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范围和基本要求。我们知道的文学作品有千千万万,它们并非全部都是表达生活的一个侧面,不同性格和情感体验的作者往往选择的角度不同甚至是迥异,有讴歌现实生活中美好,也有揭露社会生活中的阴暗,有注重精神表达的意识流作品和荒诞派作品,也有注重现实刻画的现实主义文学。然而“注重审美体验”就规定了我们高中时期的文学欣赏是以审美品位的提高为主的,而其后的对于“形象、语言、内涵、艺术表现力等的要求就都是建立在审美的基础上的,即如何是好的,如何是美的。

二、高考“小说”阅读的考点分析与答题技巧

小说考题主要命题方向:

(1)“理情节”题型:①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这一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什么作用。 (2)“析人物”题型: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并说明好处或者作用;②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 

(3)“看环境”题型:①在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其对人物或表达主题的作用。 

(4)“谈构思”题型:①说说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点,分析其好处;②这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③联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讲方法”题型: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④从语言运用角度,鉴赏文中画线句子。⑤本文人物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分别举例说明。 

(6)“明主题”题型:①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主题;②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③前后说法,是否有矛盾,为什么?④阐释小说社会意义。

三、高考“小说”阅读必考“五要素”

(一) 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形象的刻画是小说表达的中心,毫不夸张的说,小说的核心就在于通过人物的刻画和典型形象的塑造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因此,要想做好小说人物形象的评析就要认真的关注小说对于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心理等细节的描写,以期在这些描写中发掘出作者期望表达的人物特征及他的精神世界。

人物形象分析中的常见题型有: 1、结合全文,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的特点; 2、怎样评价文章中的人物形象等等。这类题目一般的答题技巧在于通过文章中对于人物语言、行动、心理和肖像的描写的分析,点出人物所具有的的性格特征。常用的语言表达范式为文章中的人物是一个……的形象。通过……的描写,我们能够看出他具有……的品质,体现了他……的性格特点。

( 二) 故事情节分析

小说的主题思想往往体现在小说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在分析故事情节的要求中,我们应当要准确的把握故事发展的四个环节,理清故事发展的线索和矛盾,并能够概括各部分情节发展额要义,结合人物性格的分析提炼出小说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思想。

故事情节分析中常考查的题目有: 文中所描写的……情节在整个小说中所起的作用; 概括说明小说中描写了哪几件事。

对于第一类故事情节分析问题,一个情节常常在文章结构中所起到的作用无外乎制造悬念、前后呼应、侧面衬托、埋下伏笔、点名主题等几个方面。答题的语言组织上常常使用“……情节在文章中具有……的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对于第二类故事情节分析问题,要注意理清小说整体的线索和结构,从概括对人物性格和故事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的情节入手。

( 三) 小说环境分析

恰当的环境描写对于小说人物的刻画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史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的,一方面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是发生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中的,另一方面小说人物性格中的许多方面都是来自于环境对其的影响,甚至在某些方面对于环境的解读也是对于人物性格的解读。

这方面的常见题型有: ( 1) 文章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 2) 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并分析其在这里的作用。其实环境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无外乎以下几种:( 1) 是交代人物活动和故事发生的背景; ( 2) 是揭示故事发生所处的时代背景,暗示时代对于人物和情节的影响; ( 3) 是烘托情节发生的气氛,打造情节发生的特定环境; ( 4) 是为故事情节的下一步发展埋下伏笔,打下基础。

( 四) 主题思想分析

小说的三要素虽然是小说的主要结构承担者,然而倘若没有主题将这些要素串联起来,那么这部小说必然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小说三要素的搭建就是为表达出作者想要表达出的主题服务的。

在小说主题思想的分析上常见的题型有: ( 1) 概括文章的主题; ( 2) 文本对你有什么样的启发,谈谈你的体会。

在解答这种题目上,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快速的从文章中发现直接和主题相关甚至接表达主题的句子或部分。这些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部分包括标题、序幕、尾声、人物描写、独白等。其次,除了分析那些可能隐藏着直接凸显主题的文章部分,还应当注重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联系小说发生的时代背景,培养自己概括小说主题的能力。

( 五) 表达技巧分析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离不开文学家独特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艺术才能。优秀的表达技巧不仅能够使得读者拍案叫绝,更能够对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刻画起到特殊的推动作用。而对于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赏析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常考点。

考查文章的表达技巧常见的题型有: ( 1) 文章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方法,它对于情节的发展或者是人物形象的刻画有什么的独特作用; ( 2) 分析本文语言表达上的特点等。

在表达方式上,第一人称的表达方式往往亲切自然,给人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的表达方式往往侧重于抒情,有利于同读者的感情交流。第三人称的表达客观直接,描述的角度自由没有束缚。此外,倒叙常常是设置悬念的好手,插叙能够为情节的铺垫和伏笔的埋设提供便利,顺叙则平淡真实。各有特点,在分析特定文章的表达方式上应当合理运用。

在表现手法的分析上,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都是常用的表现手法。

例如《菜园小记》一文中描写出土新苗的景象,正是由于作者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写出了新苗清新、秀丽、喜人的特点。如果缺乏这些修辞手法,所写之物给人的感觉将会是怎样呢? 《麦琪的礼物》一文中正是由于作者善于运用悬念和合理的巧合,才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达到感人的目的。如果缺乏这些方法读出来的效果又会是怎样的呢? 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因而要求我们的学生要学会品析。当遇到感人的片段,扣人心弦的片段和极好的谋篇布局时,我们的学生就止步不前,不去思考为什么能给我们这些感受,仅是停留在感性认识上。这就要求我们指导学生分析达到美的原因。尽量挖掘其中所用的方法,使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总之,高考“小说”阅读的备考应当掌握适当的方法,更加关注文章和作品本身,从根源处理解作品的主题的表达,并且以此为基础认真分析和揣摩作者为表达这一主题所刻画的人物,设定的情节,乃至使用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不关注文本而一味的采用题海战术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也不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袁冠斌. 浅谈小说阅读的方法[J]. 阅读与鉴赏( 下旬) ,2011,( 02) .

[2]廉文萍,王晓霞. 小说阅读[J]. 中学课程辅导( 九年级) ,2007,( 10) .

[3]金同成. 提高小说的阅读理解能力的主要方法[J]. 语文学刊,2010,( 18) .

 

 
 
 
地址:福建省南平市紫云岗24号 电话:0599-8853660、8849859
备案:闽ICP备09034032号 网站公安机关备案号 闽公网安备 3507020210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