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2014-2015学年  
 
磨 杵 成 针
 
作者:聂慧玫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045    更新时间:2017/12/26
 
四川眉州的象耳山(在今眉山市彭山县),层岩峭拔,神工鬼斧,奇态万状。山上松柏茂密,斑竹万竿,风景秀丽迷人,山下有太白湖;山道十华里,曲折回环,水天一色,荡舟其间,真是物我两忘,心旷神怡。象耳山的石刻很多,其中一块刻着“李白读书台”石头叫“武氏岩”,岩旁溪流则是“磨针溪”。当然,李白并非在此“读书”,却是在此获得了深刻的教益。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701-762),世传其幼时随父李客由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唐代属安西都护府)迁至剑南道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县)青莲乡,而李家原是李唐宗室之后,只是到了李白父亲这一辈早已成为庶人,家道中落了。李客也是在小时候听祖父依稀讲起过李家的家世,只是极其隐晦,似乎谁都不愿多说什么。李客靠行商做点小生意,养活全家老小,生活虽不富裕,但还算过得比较安稳。不过,李客心里一直有个声音,虽然微弱,但却非常明确。

童蒙之时的李白,就已经显示出了异于常人的聪慧,三岁时就能过目成诵,出口成章,乡邻亲友经常是深感讶异。知子莫若父。此时的李客,内心却是纠结的,既有满怀的欣喜,也有莫名的忧虑。欣喜的是,李家的希望应当就在此了,李白一定能在学业上有所成就,从而让李家能够重振家风,光宗耀祖。忧虑的则是,李白生性顽劣,不喜受束缚,对于一些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的事情,常常表现出毫无耐心,甚至有些抵触。李客心想,孩子年龄还小,心智尚不成熟,做事粗心,没有毅力,也许是正常的。自己既要忙生意,教育方面也确实能力有限,没有什么方法好好培养这个孩子,怕耽误了他。

于是,李客开始张罗帮李白寻找好老师,对李白进行系统的教育。

李客四处打听,距家五里外的乡里有一处私塾,教书的老先生是本乡的一个儒生,京城许多做官的人,都是在这开始接受启蒙的。李客辗转通过别人的介绍,在李白十岁那年将他送到私塾,希望李白能学有所成,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李白在行过拜师礼之后,父亲李客临别前语重心长地对李白说:“孩子,父亲就是因为吃了读书少的亏,现在才要经商来养家。你也看到了行商非常辛苦,一年有大半的时间在外奔波,风餐露宿,还常要担心盗贼的侵扰,不时有性命之忧。父亲好容易找到此处,据说这里的先生学问了得,希望你能安下心来,在此好好学习,将来如果能够高中状元,我们李家也总算有个出头之日了。”李白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李客离开之后,李白就开始了规律的所谓学习生活了。起初,李白还不时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起父亲、母亲,偷偷落泪,但毕竟是十岁的孩子,情绪总是很容易被转移,新生活的新奇感、二十多个小伙伴的相互嬉戏,很快就冲淡了李白对家的思念。

到私塾读书的小孩子称童生,而私塾的生活也颇有规律。清晨卯时(大约5:30)起床,洗漱完毕之后,童生一起到半山的读书亭晨读。辰时(大约7:30)用早膳,早膳之后就是先生授课的时间,讲的都是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下午是写字,一直捱到申时(大约16:30)才结束,只有酉时(大约18:30)过后才是自由活动的时间,可以和其他童生玩耍一番,但是规定不宜喧闹,否则要“戒尺伺候”。所以,童生们基本就压着自己的性子,规规矩矩听从先生的安排。但只有李白是例外,毕竟他天资聪颖,学得总是比别人快一些,先生教授的东西只要讲一遍李白即可马上记下,还能背诵得八九不离十,先生对其赞许不已,更将李白作为其他童生学习的榜样。于是也格外地给他许多照顾,除了儒家经典,还特别允许他阅读了许多古代文史名著以及诸子百家之书。这让李白兴奋极了,如饥似渴、废寝忘食地在书堆里徜徉。理所当然的李白很快就在乡里有了一定名气,乡里人都知道本地私塾里有一名少年,读书万卷,过目成诵,下笔成文。

一天,先生将李白叫到厢房,对他说:“李白,转眼你到此地已有五载,让老夫颇为欣慰的是,你这五载光阴并没有虚度,你比其他人都更努力,于是现在你比其他人收获也更大,如今,你已不适合继续呆在此地了,老夫毕竟能力有限,在为师看来你将来一定会有非同一般的成就,你应该到外面去走走,去寻求你想要的东西吧!”李白认真地站在先生身旁听着,“你往南去,到眉州的象耳山,那里有座大圣寺,或许在那你能找到你想要的东西。”

拜别了老先生,李白整理了一下行装,就往南出发,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自己的游学生活。历经半个月的艰难跋涉,李白终于来到了先生所说的象耳山大圣寺。

寺院里高僧众多,也有许多像他一样慕名前来求学的学生,李白想着:“这里果真是与乡里有很大的不同,僧侣们看起来学问高深莫测,其他的同龄人也与乡里同学那种畏畏缩缩不同,这里的人个个都争着表现自己,深怕被别人比下去了。”想到这些李白内心涌起了些许欣喜,因为,他想先生给他指引的这个地方果真是另外一个天地,自己的学问能在此更上一层楼,那么父亲对自己的期望就能更快实现了。

但是世事常与理想背道而驰,李白很快就发现周围和他一样来求学的同龄人多是虚有其表,实则毫无内涵之人,根本就是一些个绣花枕头。还有那些僧侣们讲的那些东西,要么是早在三年前自己就阅读过的东西,要么就是一些故作艰深,让人无法明白的东西。游学之前的那些美好理想很快就被现实击碎了。慢慢地,李白有了厌学的情绪,不爱再听所谓老师的那一套了,甚至开始了逃学。在其他学生坐在寺院里夸夸其谈,昏昏欲睡之时,他有的时候跑到山上的道观里,听听道士们讲讲求仙访道的故事,有的时候跑到集市上,什么事也不做,就蹲在街边上看来往的人,观察他们的衣着,听他们讲着不同的方言。慢慢地,李白觉得这样下去似乎也不是办法,既然学无所成,那么还是回到父亲身边做生意吧。

于是李白拜别了老师,不做任何解释,带上行李就离开大圣寺,下山了。

下山的路上,李白心事重重,走得很慢很慢。“我该怎么办呢?现在就这么回家去,父亲一定会对我严加责骂的。”一想到这些,李白有些迟疑了,甚至开始有些后悔“我这么做也许错了吧”。不知不觉,李白就走到了太白湖。正值秋季,湖水静寂如碧,岸边的枫叶火红似灼,湖边的浅滩上长着几根稀稀疏疏的芦苇。一阵山风吹来,李白感到了一丝凉意,下意识地拉了拉衣服,把自己裹得更紧些。他抬头望了望瓦蓝清透的天,几行大雁正飞过天空,努力地向南方而去。李白很是唏嘘了一番,“不知不觉我离开家五年了,父亲原本对我的那些殷殷期望算是都白费了,我终究还是在学业上无所长进啊,回到父亲身边,我该如何面对父亲呢?”李白垂头丧气地走到水边的一块石头旁,停下脚步,卸下行李,一屁股坐在了石头上。

“我该如何是好呢?”李白僵直着身子,呆呆地望着前方。这时,他忽然看到:不远的一块石头上,背对着他,坐着一个老妇人,肩膀一上一下的,似乎发生了什么事情。李白对此非常好奇,老人家是在做着什么还是正悲伤地哭泣?于是,就朝老妇人走去,想一探究竟。

李白走近一看,石头上弓身坐着的,是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估摸着已经有六十多岁了。她手里拿着一根棍子般粗细的铁杵,正在石头上一下一下的磨着,李白恍然大悟:“哦,怪不得,从远处看着,她肩膀一上一下的呢。”继而疑窦丛生:“可是,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李白不禁走上前去,问道:“老婆婆,我看您正拿着这根铁杵在这不停磨着,请问您这是要干什么呢?”

“我是要把它磨成一根针呀!”老妇人头也不抬地说道。

“什么!磨成针?磨成什么针?难道是想磨成一根缝衣服的绣花针吗?”李白惊诧万分,难以置信地问道。“孩子,你说的没错,正是要磨成一根缝衣服的绣花针。”老妇人抬起头,微笑地回答了李白,但手并没有停止下来。

“可是,可是,铁杵这么粗,您究竟要磨到什么才能完成呢?这根本不可能做到的呀!”李白依然不相信眼前这位老婆婆所说的话。“为什么不可能呢?滴水可以穿石,你知道吗?愚公可以移山,这故事你听过吗?那么,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老妇人反问李白,脸上依然带着笑容。

“可是您的年纪都这么大了。再说,每天就重复一样的事情,您难道不觉得枯燥乏味吗?”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什么事情做不到呢?说到枯燥乏味,当然会有,可是,要想做成一件事情,如果没有经历过痛苦,没有持之以恒的心,你能成功吗?孩子,没有人随随便便就能得偿所愿的。”老妇人突然很认真地说。李白如醍醐灌顶般顿时醒悟了,羞愧难当地对老妇人说:“听了老婆婆一番话,真是受益匪浅。我之前的想法还真是鼠目寸光呀,既愧对了父亲对我的殷殷期望,也愧对了先生对我的良苦用心。我知道我应该怎么做了。无论如何,我会继续回到寺院,从此一定潜心苦读,给父亲也给自己一个交代。”李白一边说一边向老妇人深深地鞠了一躬。“请问老婆婆怎么称呼,家住何方?他日李白学有所成,一定到府上拜访酬谢。您对我的帮助终身不忘。”“乡野粗鄙妇人,哪有什么称呼,乡邻都叫我武氏。你也不必谢我,我只是做了我自己要做的事情罢了。”老妇人说完这番话之后,又弯下身子继续磨针。李白再次给老妇人鞠了一躬,转身就朝寺院飞奔而去。

从此,李白奋发图强,刻苦研读,广涉诸子史籍,终成名垂千古的大诗人。后来,李白为了感谢武氏妇人,又回到象耳山,将那块磨针岩石取名“武氏岩”,将清溪取名“磨针溪”。

【结语】我们在学习或者生活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是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许多困难,这时候请千万不要放弃,否则就会半途而废,一无所成。只要我们能像武氏妇人那样,做事持之以恒,有磨杵成针的那股韧劲,相信所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课题负责人:陈宜安

                                           课题组组长:陈敏

 

 
 
 
地址:福建省南平市紫云岗24号 电话:0599-8853660、8849859
备案:闽ICP备09034032号 网站公安机关备案号 闽公网安备 3507020210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