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2014-2015学年  
 
对诗歌教学的思考
 
作者:江娟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938    更新时间:2017/12/26
 

新课标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做了明确的要求:“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了,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但目前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下面是我对诗歌鉴赏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高考诗歌鉴赏的题型

纵观几年来各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其常见题型的考察内容为以下几种:

1、诗歌思想情感

    这类题目围绕诗歌表达的情感出题,一般要求学生指出某诗句或是整首诗歌所表达的作者情感,更难的题目则要求学生能够有广阔的视野,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做到知人论世。

2、诗歌主要内容

    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表达内容的理解”,可以是单句诗歌的内涵,也就是对经典诗句的理解,可以是简述整首诗的内容设问。

3、诗歌表达技巧

    有些题目给出手法,要求学生结合诗歌分析其作用,有些题目指要求考生根据诗歌内容自行确定表现手法,再进行诗歌分析。

4、诗歌人物、景物形象

在诗歌中经常会出现某个形象,有些题目就是围绕这些形象设问的,要求考生分析形象的内涵特点。更难的则是要求学生借形象分析诗人的特点。

5、炼字题

    这类题目通常考查某个字在诗歌中的妙处,也就是“诗眼”,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一句话,需要结合诗歌运用是手法和整体的思想情感来分析。

6、诗歌语言风格

    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对诗歌的语言风格做出判断,语言风格有“清晰明快”“沉郁顿挫”等。诗歌语言风格可以借助诗歌的题材解题,也可以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根据诗人的写作风格解题。

(二)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技巧

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是每年高考的必考项,高中生应当掌握基本的鉴赏技巧。做到两个方面:

一方面必须把诗歌鉴赏当做一个整体,一首完整的诗歌一般包含标题、作者、正文、注释四个部分。学生在解答诗歌鉴赏题时,需要从这四个方面入手以读懂诗歌。首先标题是诗歌鉴赏的起点,它是诗歌的眼睛认真研读标题,可以初步了解诗歌内容,推测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次,读作者可了解诗歌的风格思想倾向等,不同的作者,其关注点不同,风格流派各异。另外,不同的作者所处的时代,生平不一样。因此诗歌鉴赏就要注意联系作者的时代背景。再次,读诗歌正文是诗歌鉴赏的关键所在,要注意诗歌中的意象和关键字词,意象往往隐含诗人情感,关键字词则有可能表达了作品的主旨。最后,诗歌注释不可忽视,注释有时会对诗歌中的典故进行解释,可以降低诗歌的阅读难度。

    另一方面要有正确的审题意识,做到前面所讲的学生可能初步读懂了诗歌,但是能否得到高分还需要树立正确的审题意识,通过审题要明白考点是什么,明确问题的指向,再到诗歌中去寻找答案,在审题的过程中学生一定要明确诗歌的主旨,明白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这时审题就更有指向性能够更好结合诗歌内容回答问题。

二、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诗歌鉴赏教学的功利化

在高考试卷考察方式的引导下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越来越功利化。在诗歌鉴赏的教学中以解题为导向,注重传授解题技巧,追求解题数量,却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对诗歌的解析停留于文字表达手法等表面的东西,不够深入,没有引导学生去挖掘诗歌背后所表达的诗人情思想信念等。这样的教学方式过于功利化,使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的乐趣,没法体验诗歌真正的美,正确的诗歌鉴赏教学理念应该是通过诗歌鉴赏教学帮助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诗歌鉴赏教学方法的落后

    诗歌鉴赏教学方法的落后表现为教师按照程序进行,把诗歌鉴赏分成固定教学模块,教导学生由题目分析开始,清楚诗歌考察内容,然后带着题目进行诗歌解读,并要求学生在读诗过程中注意寻找诗眼,体会诗人要表达的主旨。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解题。这种套路确实适合应付考试,但显得单调僵硬,很容易使学生失去诗歌鉴赏的兴趣。

(三)学生对诗歌鉴赏不感兴趣,甚至是充满恐惧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但目前大部分学生对古代诗歌不感兴趣,受通俗易懂的快餐文化吸引,学生不愿花太多的时间来鉴赏古代诗歌。古代诗歌的含义充满不确定性,同一意向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含义。古代的意境也比较含蓄,需要读者慢慢体会。另外,古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今天已经很不一样。这些都使学生失去鉴赏古代诗歌的兴趣,他们更愿意花时间来阅读浅显易懂的文章。受此影响,学生在接受古代诗歌鉴赏教学时,更多的停留于追求解题技巧,而不是发挥想象力,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提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效果的途径

(一)要解决高中诗歌鉴赏教学功利化的问题

    教师尽量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以考试为导向的应试教育观念,明确诗歌鉴赏教学的目的,即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培养诗歌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单纯灌输解题技巧的错误做法,注重通过诵读,解读诗歌内容来增加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丰富教学手段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首先,运用多媒体技术。古代诗歌表达精炼,字数虽少,但其内容则相当丰富,蕴含的感情也很复杂。如果仅靠学生单纯的想象力,不容易全面体会和欣赏诗歌的美。因此,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视频或者图片,给学生一种立体感,帮助其拓展想象力,更好的理解诗歌,从而培养学习诗歌鉴赏诗歌的兴趣。例如:在上《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网络上就有根据诗歌内容设计的动画,画面形象生动,在课上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琵琶行》一诗,关于音乐描写的片段,要学生感受那种音乐的变化,感受琵琶女的高超技艺,比较困难,网上也有关于这段描写的音乐,在课堂上播放,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又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其次,反复诵读,激发学习兴趣。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例如鉴赏《燕歌行》一诗,如果采用传统的意象分析,让学生把握边塞意象的特征,从中揣摩诗人的情感,这固然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旨,但《燕歌行》诗中蕴含的雄浑悲壮的音乐美,学生或许就不能深刻感受到。所以,在课上播放名家范读,采用不同形式朗读,可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在朗读中,体会到诗歌的押韵美,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三)注重诗歌的文本解读

传统的诗歌鉴赏教学法注重解题技巧的传授,教学内容程序化,模块化,较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让课堂更加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首先,解读诗歌中的典故。古代诗歌中往往借典故来表达作者情感,可以将典故详细讲授,让学生在听故事中领会作者情感。如《行路难》中有“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就用了典故。前者是姜太公钓鱼与周文王姬昌求贤的故事,后者是先为奴隶后成宰相的伊尹与商汤的典故。再如:《名校学案》练习中杜子美的《九日诗》:“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这里有“孟嘉落帽”的典故。教师生动地讲述故事,可以让学生在娱乐过程中,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

其次,咬文嚼字。分析某一字词的妙用,或是比较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的内涵。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可以让学生试着用其他字代替,就会发现“闹”字把生机勃勃的春意给表达出了。又如“乐游春苑断肠天”中的“断肠”,是指花之色香使人心醉神摇,与马致远的“断肠人在天涯”不同。通过“替换法”“比较法”让学生不仅仅停留在分析诗歌内容的层次,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参与作诗炼字过程,体验鉴赏诗歌的快乐。

最后,带领学生体会意象意境。上文强调诗歌的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诗歌的情韵美,也是鉴赏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的。古代诗歌常把作者情感融于外在事物,创造某种意境,借此表达情感。例如杜甫的《登岳阳楼》诗中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境界广阔、气魄宏大,广阔无垠的画面,这就是借助想象而形成的意象。这是将想象中的更广阔的景象纳进了视觉画面的结果。再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呈现出萧索悲凉的秋景,创造出凄清衰颓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离乡在外的落寞之情。这种意象中蕴含的情感,需要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去体会。总之,围绕诗歌本身,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将有效提升诗歌鉴赏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提升审美情趣。

四、参考文献

1、曹洪瑜,对古代诗歌教学策略的几点思考[J], 教学周刊,20142424.

2、王钰,关于诗歌教学的一点思考,新课程学习[J]2014,022):92-93.

3、刘新华,关于我国当代中小学诗歌教学的思考,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M]2014.

4、孟凡军,对中学诗歌教学现状的思考,语文教学与研究[J]2004,04S10):54.

 
 
 
地址:福建省南平市紫云岗24号 电话:0599-8853660、8849859
备案:闽ICP备09034032号 网站公安机关备案号 闽公网安备 3507020210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