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研活动  
 
[组图]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武夷校区化学组第三次教研活动
 
作者:教研组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89    更新时间:2024/4/1
 
2024年3月28日,南平一中武夷校区化学组在高中部化学实验室召开本学期第三次教研组会议。

在本次的教研活动上,高一备课组分享了一节第九届全国中小学实验说课比赛的优秀作品,由山东淄博实验中学王露晨老师执教的实验创新课《基于课课堂真实问题情境的“海带提碘”实验条件优化》,大家获益匪浅。

在本节课中,教师事先让学生查阅文献结合已学知识自主设计海带提碘的实验流程,并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发现实验现象不理想,与预期有差距,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进而引出这节课的重点—氧化剂类型的选择、合适pH范围的选择。

任务一:氧化剂的选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①电势与氧化性的关系,电势越高,物质的氧化性越强②电势出现较大变化,说明生成了新的物质,设计了利用手持传感技术,测定全过程溶液的电势,根据曲线,从高锰酸钾、新制氯水、双氧水中选择最佳的氧化剂。通过真实情境让学生对信息进行分析、动手实验验证得出最优氧化剂,培养学生“阅读”— “验证”— “发现”的研究新路。

任务二:为氧化剂(过氧化氢)选择适宜pH范围,学生设计了pH从1-6.5的实验,结合实验和文献,得出最佳pH。基于实验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教师又提出任务三,怎样让维持在pH3.5左右?在教师帮忙下,学生了解缓冲溶液,并进行实验。在这一过程中,促使学生不断深入思考,优化分离提纯的方案,实现了由定性向定量研究的跨越。

这一过程中,经过了查阅文献提取信息、工艺流程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分析现象等研究过程,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文献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会分析、归纳总结相关的知识信息,通过设计流程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实验探究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合作、知识迁移应用、实验方案多次优化等环节,逐步建立起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科学思维和敢于质疑的精神,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证据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素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现了对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培养。深度教学学生真切的体会到从自然资源海带得到产品单质碘的过程,聚焦物质转化及分离,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氧化还原等解决真实问题的思路视角,让学生建立起从自然资源中获得产品的思路和方法,为学生在后续的学习复杂的工艺流程问题奠定思路。

总之高一备课组分享的这节课很有借鉴学习意义和启发性。







 
 
 
地址:福建省南平市紫云岗24号 电话:0599-8853660、8849859
备案:闽ICP备09034032号 网站公安机关备案号 闽公网安备 3507020210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