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2014-2015学年  
 
[推荐]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作者:潘凌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664    更新时间:2017/12/12
 

一、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传统教学观念荼毒深刻,高考这根指挥棒在教学中仍旧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使得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和行为严重背离了新课程标准的原则和要求,直接影响和制约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方式。课堂上,教师太过于注重对于数学知识,解题技能的教授,而忽略自身情感方面的投入。数学科目本就是一门严谨的科学,知识抽象,表述单调。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情绪都是平淡,低落的状态,情绪贫乏,无力,不能充分的把握和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只是过分的强调基础知识的灌注,必然会导致课堂教学单一,枯燥,乏味,干涩,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不能充分的调动和发挥。

其二:“嚼碎喂”的课堂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所谓的“提高效率”,只注重数学公式,性质和定理的讲解应用,将数学知识,嚼烂,压缩,帮助学生归纳解题的套路,总结成简短的规律“喂”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套用公式、性质、定理和既定的套路进行反复的、机械的“题海”训练。这样只重视知识结论,忽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方式,不但会使学生养成模仿式学习的习惯,而且还会使学生形成依赖的心理,缺乏自主探索的精神。

其三:“牵牛式”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或许是受习惯思维的影响,也或许是为了避免学生走弯路,教师习惯于引导学生按着自己的思路进行思考,希望学生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合着自己思路的拍子”。这种教师用自己的思路代替学生认知过程的教学方式,不仅阻碍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而且还严重限制了学生探索思维的空间,使得学生不能自主学习,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二、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三点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提出以下几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应对策略,以期与其他同仁商榷。

其一:优化课堂教师教学情绪,促进知识和情感的全面发展。首先,教师本人的教学情绪方面。教师作为直接和学生接触的教育者,他的情绪会直接通过授课作用于学生,感染学生。假如教师在教学中,因为个人生活的不顺或者其他的原因,而将负面的情绪带上课堂,拉长了脸,表情淡漠,语言冷清,神色恍惚,那么必然会让学生倍感压抑,影响课堂的学习效率。相反,如果教师面带笑容,心情喜悦的进行教学,那么学生也会感觉心情愉快,乐于接受教师的授课内容。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情绪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以身作则,以良好的,积极的,奔放的正面情绪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其次,教师对于教学语言的加工应用方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开放性的和灵活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清晰,准确的表述教学内容,又要通过利用幽默诙谐,生动的语言,通过调整语音,语速,语调等来对教材中的死内容进行必要的加工。让学生感觉不只在听课,更是在享受一场精彩的艺术表演。最后,教学对于学生的情感关注方面。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情感关注。对于差生,教师要增强对他们的情感关注,注重对其闪光点的发现和鼓励,帮助其建立自信,激发兴趣,引导其由厌学转向愿学,爱学;对于优生,要在认识上提高高度,在情感上严格要求,使其向更高层次发展。

其二:利用灵活创新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无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既是一门学科,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又是一门艺术,没有一条途径是可以全面实现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学实际,一般内容,可以采用讲授模式,三角函数教学,可以采用结构教学的模式,阅读、讨论内容,可以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等等;而对于学生实际,基础好的,可以采用发现模式,基础差的可以采用掌握模式等等。其次,注重教师内容和学生实际的联系。新课改标准中明确指出了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因此,教学中,教师注重利用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数学实例来引入数学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切身体会数学学习的意义,从而产生数学学习需要,培养应用意识。最后,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辅助教学。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来说,有知识含量大,知识范围广,直观性较强,可反复查看,方便保存等多方面的优势,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其三:“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新课标中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创新能力,主张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教师要一改“牵牛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主要可以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内在学习驱动力,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交流,合作的氛围等方面着手。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教育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地址:福建省南平市紫云岗24号 电话:0599-8853660、8849859
备案:闽ICP备09034032号 网站公安机关备案号 闽公网安备 3507020210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