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2016-2017学年  
 
朱子文化如何融入乡土教育
 
作者:赵福平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886    更新时间:2017/12/12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和武夷。”这是著名学者蔡尚思对文化巨匠朱熹的评价。朱熹博览群书,融会诸家,体察社情民意,著述讲学,建立了完整的理学体系,被世人尊称为朱子。出生于尤溪的朱熹,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武夷山一带度过,并在风景秀丽的九曲溪畔辟有一所书院——武夷精舍,在此一边写作,一边讲学,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朱子思想中最重要的“格物致知”理论,是对儒家“学习”思想的一种哲学论证和展开。朱熹用“即物穷理”来解释格物,提出格物就是要穷理,也就是去了解事物的道理;穷理必须在事物上穷,不能脱离事物。“即物穷理”的主要途径就是多读书、观察事物、思考其道理。“朱子学第一人”、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先生认为:朱子强调“学习”“读书”的性格,与其宗旨相一致。在朱子思想中,其教育理念同样具有现代意义。从《论语训蒙口义》到《四书章句集注》,多数朱子的经典解释著作都着眼于学生的经典学习,这使得朱子的著作在今天通识教育的经典学习中仍有传承意义。

朱子文化的核心内容“忠、信、孝、悌、礼、义、廉、耻”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内容是一脉相承、基本契合。朱子文化因其所具有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博大的人文内涵、崇高的社会理想以及特殊的文化纽带作用,由古至今深受民众的欢迎。

朱子文化作为福建最具代表性的乡土文化之一,是福建尤其是闽北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传承发展的精神财富总和的具体体现。而乡土文化,是乡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使学习者从身边的人文、自然与社会的环境中去认识与了解自己生长的乡土,使其产生关怀与认同乡土,并愿意为改善乡土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这种教育具有很强的趣味性、知识性、情感性、实用性,除了能够培养学生本土观、世界观的乡土意识与乡土情怀之外,同时也是人格教育、生活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如何将朱子文化融入到乡土教育之中,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影响教育成效的关键。毛泽东曾说过“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1]因此要将妈祖文化融入乡土教育中,就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创设良好的情境

良好的情境的创设不仅有利于教育的顺利展开、情感的良好互换,而且能营造更加活跃轻松教育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自由开放;相反,僵化呆板的教学情境则会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和抵触心理,导致学生逆反情绪,妨碍教育的正常开展,引发教与学冲突和矛盾。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创设一个轻松、活跃、畅所欲言的情境,有效地将朱子文化融入乡土教育之中,从而保障朱子文化融入乡土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并确保积极效果的实现。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日新月异,要创设一个良好情境就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和各种诸如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等教育载体。教师应顺应这一趋势,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以如朱熹录像、影视资料、DV 短片等形式,加入特有的情绪色彩再现朱熹的鲜活形象,有针对的将朱子文化形象生动地引入到具体的情景中,用一些旋律节奏和生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把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愉悦性充分调动起来。为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和学生应基于共同的情境和信息资源展开对话、相互探讨,实现生活视界的交融,从而使学生易于接受这种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的朱子文化。教师只有通过良好的情境互动,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空洞理论说教转向融入社会生活与实践的有效性教育,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朱子文化的精髓。

2.精心策划,合理选择多样化教学形式

首先,精心策划以朱子文化为主题的学习与探究课。主题学习与探究课要求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综合运用专题讨论、启发问答、主题演讲、角色模拟等各种教学形式,引发话题,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归纳总结能力。教师不仅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有关朱子文化问题的讨论和评论。而且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注重由浅入深的设置问题:诸如,探究朱熹为什么这样做?朱熹为什么能得到统治者的赏识?朱子文化的内涵是什么,这些对你有何启迪等。教学与活动过程中尽可能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想象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引发学生的道德认知、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在教学内容上,教师注重点拨引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参与双主体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多角度、多层面问题意识,让学生主动选择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转识成智”、“转识成德”。通过探究活动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其次,根据校情,创设模拟实践课,如模拟教学、模拟道德实验、创业模拟活动等形式多样的实践课程。实践才能出“真知”,教师需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是实践育人的对象,也是开展实践教学、军事训练、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育人中的主体作用,建立和完善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加大表彰力度,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自觉性、积极性。要支持和引导班级、社团等学生组织自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学生在实践育人中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2]模拟实践课教师需激发学生对朱子文化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自主地根据本地区实际,尝试在实践课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利用朱熹的典型事迹开展模拟道德实验,观察学生在面对朱熹事迹的相关道德难题时的真实反应,通过善意提醒、及时纠正、事后交流等方式及时做出评价,并组织学生点评,提供良好的道德暗示和启迪,并评选出本班最佳实践小组,引导学生思想认识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中小学积极主动开展针对性教育

如今,朱子文化已经与现代思想道德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现在闽北地区的许多学校都已经把朱子文化引进校园并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例如南平一中,率先开展以“行朱子成年礼,做当代好青年”为主题的朱子成年礼活动,传承传统文化。再如,浦城濠村中心小学为了深入传承和发扬朱子文化内涵,把朱子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在校园内利用走廊、教室、橱窗、寝室等阵地建立以朱熹简介、事迹和思想为主的图画、警句、诗词歌赋等物件,营造浓厚的朱子文化氛围。并以校本教材《朱子文化》为抓手,通过教师由浅入深的讲解,让朱熹思想的内涵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总之,不同阶段的学校,教师应差别对待,进行针对性教育。

在中小学阶段,要将朱子文化融入乡土教学之中,首先应该做的事是从精选教材及课程内容开始。关于朱子文化的相关著作虽然比较多,大多也通俗易懂,但在现实的学校教学中,很多的内容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变革所引起的道德价值观念的需要,从而使目前的朱子文化教育内容脱离现实且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因此,为了中小学应加大朱子文化的宣传力度,努力探索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认真编写符合时代需求的妈祖文化的相关内容作为校本课程教材,对现有的教材进行有益的补充,使之成为一本集乡土性、实用性、教育性为一体的优秀教材,让学生能够系统全面的学习朱子文化知识,从而使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一些新的道德价值观念及时得到学生认可与弘扬,南平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委托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组织朱子学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地方文史工作者、画家以及南平市部分中小学一线的教师,组建团队编写朱子文化读物《朱子文化中小学读本》。

其次,以兴趣作为学习的核心动力。中小学应通过积极组织青少年学生以夏令营或冬令营的活动以及文化旅游、民俗体验、互动联欢等形式,近距离体验朱子文化,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对青少年进行感染或熏陶。

再次,开发“第二课堂”的课外辅导活动,尤其是相关的综合实践。校团委可以根据校情和生情,定期举办传承朱子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让学生们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践行朱子文化精神,锻炼他们的意志力,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增强他们团结互助能力。

最后,定期开办青少年学生朱子文化沙龙,结合时政热点主题,如“一带一路”“建设海峡西岸”的主题,让他们保持学习朱子文化的热情,加深对朱子文化、精神和价值等的认识与了解,实现朱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转化,进而增强青少年对祖国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39页。

[2]蒋红、陈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导向型”双主体教学模式探析》【J[J].《思想教育研究》,2013年第2期,第63页。

 
 
 
地址:福建省南平市紫云岗24号 电话:0599-8853660、8849859
备案:闽ICP备09034032号 网站公安机关备案号 闽公网安备 3507020210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