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2016-2017学年  
 
《用微课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探究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作者:周静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8208    更新时间:2017/12/13
 

《用微课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探究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南平一中 周静

一、课题提出背景

(一)课题的提出

1、教育改革的需要

联合国有关文件曾提出在二十一世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技能是双语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英语己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场合通用用语。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尽管英语新教材要求以学生为主角,操练为重点,然而受应试教育影响,多年来,语法为纲,翻译为方法的教学模式仍然盛行不衰,一些高中教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采取填鸭式教学法,致使英语教学出现了枯燥乏味的局面,现实中存在大量的高分低能和哑巴英语现象,从高中英语教学现状来看,微课手段对于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需要

传统教学资源如教案、课件、习题等,这些资源以整节课或单元为组织单位,重点从辅助教师的角度设计与制作,多是理想化设计、不够生动,较难反映出教学时的真实状况。再如课堂录像,可以满足前述资源类型的需要,但因其成本高、时间长、文件容量大,使用不方便。微课是由一线教师自行开发,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技能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例题、活动、过程、实验等)而精心设计和开发的一种短小精悍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教学视频。视频时间在810分钟左右,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为教师所需,为教师所用,解决了工作中的棘手问题;不难发现,微课的时间短内容广容量小目标明确等核心特征,解决了传统教学资源的不足,不仅是一种新资源类型,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3、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因为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教学视频,通过视频组成一个融教学设计、多媒体素材、课件为一体的主题资源包。因此要求教师要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微课视频简短,要求教师教学语言要简明扼要,易于理解。讲解过程要流畅紧凑。为拓展知识点,教师就必须查阅资料去充实内容,因此在拓展学生的视野的同时,也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师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经历着“研究—实践—反思—再研究—再实践—再反思”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通过微课视频的制作和改进过程,逐渐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国内外对微课的研究现状分析

1、国外

在国外的研究中,与“微课程”有关的名词有MinicourseMicrolectureMicrolesson等。如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于1960年首先提出微型课程(Minicourse),也可称为短期课程或课程单元;新加坡教育部于1998年实施的MicroLESSONS研究项目,涉及多门课程领域,其主要目的是培训教师可以构建微型课程,其课程一般为30分钟至1个小时,教学目标单纯集中,重视学习情境、资源、活动的创设,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一系列支架帮助其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2008年秋,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一分教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因首创了影响广泛的“一分钟的微视频”的“微课程”(Microlecture)而声名远播,其核心理念是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可以看出:国外越来越重视“微课程”、“微视频”的研究。

2、国内

国内,有高校学者、区域教育研究者、一线教师等对微课程进行了研究或实施,在提法上有微型课程微课程微课等;而即使是名称相同,其界定的范围、资源组织模式也不尽相同。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的田秋华副教授基于对微型课程的内涵及实践分析,将其定义为:基于学校资源、教师能力与学生兴趣,以主题模块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具有的特点,适用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及各种课程类型。田秋华老师与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刘素芹均提出,微课程是校本课程的重要形式,应将其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中。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本课题《用微课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探究和研究》,其目的意义主要在于:

1、实施微课能促进学生有效自主学习

1)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2)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

3)学生课外延伸的个性化阅读和学习的最好载体;

4)内容被永久保存,可供查阅和修正。

2微课能促进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发展

1提高教师知识讲解与总结的能力

2开拓教师的视野。

3更快促进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跟上并赶超时代的步伐

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教师而言,微课无疑都是一次思想改革。它促成一种自主学习模式,同时,还提供教师自我提升的机会。最终达到高效课堂和教学相长的目标。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从网络、书籍、报刊上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资料,特别是有关英语科的“微课”文章进行系统归类,并通过分析比较进一步明确自己当前研究的起点。在查阅有关“微课设计”和“微课应用”理论的文献基础上,确定课题研究的目标与思路。

   2、调查法:通过观察、访谈、问卷等方法了解学生对于“微课”使用前后的认识。了解学生在接受“微课”教育的过程中的发展状况。

   3、行动研究法:创设“微课”,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不断及时的解决问题,以对方案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做出正确判断。平时上课教学时多用微课,研究微课的开发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4、案例研究法:对“翻转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总结经验,积累资料,总结规律,并通过自己的实践加以设计、制作、修改、完善。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启动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1月):

(1)选题,成立课题组。

(2)收集与微课辅助英语教学理念相关研究资料,组织教师培训,学习相关理论。

(3)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尤其是录屏软件和视频处理软件使用的培训,解决教师们实现微课设计过程中遇到的技术困难。

(4)制定了课题研究制度,分配了课题研究任务,特别是对课题收集资料、组织学习、论文写作、安排公开课等进行具体人员安排,使课题小组全体人员,了解课题实验的基本框架,明确目的,初步掌握进行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撰写课题申报材料,规范设计开题报告,申报立项

(5)召开课题论证会,完善研究设计

(6)提交课题开题报告

2、研究阶段(2015年2月-2016年6月):

(1)按照实施方案,设计问卷调查,并对回收回来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了解学生们对微课的认识情况。

2)针对前面问卷调查的结果,结合微课发展,开展专题培训。

(3)建立以课题组为单位的学习小组,加强理论学习,广泛收集资料,提高课题组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开展读书活动,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技艺,探讨微课选题制作等的问题。

4) 在实践中对微课的选择使用的环节进行研究,探索适合学生的微课案例。结合前面的研究,开始进行微课制作,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发现不同课微课在英语学科教学活动的共通和不同之处:在此过程中,不定期开展微课沙龙,交流各自关于微课的思考。

5)组织学校教师积极参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微课比赛,希望能够在教师中间培养一批微课设计制作高手,以及诞生一批优秀的微课作品。

6)教师利用微课指导学生,培养课前自主预习的习惯。

(7)结合日常教学,撰写读书笔记,微课在教学中有效教学反思的论文、课后小结、教学札记等。

(8)开展示范课,公开课、研讨会议、听评课和学习交流。

(9)尝试课题研究与校本研究结合起来,要求每学期寒、暑假课题组教师整理本读书笔记、论文等。

(10)定期组织研讨交流活动,不断为研究工作开拓思路,增加动力。

3、总结验收阶段(2016年7月-2016年10月):

召开课题结题总结工作研讨会,系统回顾课题实施以来的得与失,汇总相关成果,撰写结题报告,整理材料,申报验收评估。

五、目标达成情况

      1、通过课题研究,2016届毕业的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地基础。

      2、通过课题研究,增强了课题组成员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3、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学会了微课制作技术,提高了教育技术与英语学科的融合能力,促进课题组成员教师专业化发展。

六、课题所取得的成果

两年来,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提高2016届毕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考成绩显著

从高二开始课题组成员老师开始对自己所教的班级(2016届毕业生)进行微课辅助英语教学的实践。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充分依托课题研究,学生自主学习得到很大的提升,学生的自学水平提高了很多,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南平一中2016届毕业的学生英语成绩在市教研室英语成绩评比中名列前茅。在20161月高三省单科质检中英语成绩(理科)位居全市第一、英语成绩(文科)位于全市第二;20163月高三南平市质检中英语成绩(理科)位居全市第一,英语成绩(文科)位于全市第二;20164月高三福建省质检中英语成绩(理科)位居全市第一、英语成绩(文科)位于全市第二;最终在 2016年全国高考中英语成绩(理科)位居全市第一、英语成绩(文科)位于全市第二。

2、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教育技术能力,主要成员都能够独立完成微课视频制作

课题组成员广泛学习微课相关理论,做了大量文献调研,并观看、思考了网上很多的微课案例,明白了微课的设计制作理念:让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最恰当教学方法和策略讲清讲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按自己的学习完全掌握和理解一个有价值的知识点。于是,课题组成员分别做几节不同课型的微课。

(1)词汇讲解微课:陈东容老师就词汇学习做了一节微课,主要介绍了词汇学习方法和词汇用法归纳。老师语音标准,富有感染力,在有限的10分钟内圆满完成词汇讲解任务,并注重小结,用简短的时间对一节词汇课的知识和方法进行了精要的归纳和提升。整个微课结构完整,讲解到位。

(2)写作方法微课:苏玉玲老师就高三人物写作做了一节微课,主要介绍了高三人物写作方法。老师语音标准,富有感染力,在有限的10分钟内圆满完成词汇讲解任务,并注重小结,用简短的时间对一节写作课的知识和方法进行了精要的归纳和提升。整个微课结构完整,讲解到位。

(3)语法讲解微课:周静老师制作了关系副词引导的定语从句的微课、谢燕华老师制作了虚拟语气的微课、吴丽花老师制作了情态动词使用的微课。他们都用简洁易懂的语法和方法,语音标准,富有感染力,在有限的10分钟内圆满完成语法讲解任务,并注重小结,用简短的时间对语法课的知识和方法进行了精要的归纳和提升。整个微课结构完整,讲解到位。

令人鼓舞的是,苏玉玲老师、谢燕华老师、周静老师、吴丽花老师的微课视频获南平市首届英语微课比赛一等奖的好成绩,这让刚刚涉足微课的我们自信心大增。随后苏玉玲老师、谢燕华老师、周静老师、吴丽花老师的微课视频被选送到福建省参加福建省高中英语微课评选活动,苏玉玲老师获得省一等奖,谢燕华老师获得省二等奖,周静老师和吴丽花老师分别获得了省三等奖的好成绩。

3、课题组成员用微课辅助英语教学进行实践尝试

研究、开发微课这一新型资源的最终目的一定是服务于学生,经过第一阶段的初步体验,我们基本掌握了制作微课的方法,到了精细加工,学以致用的时候了。陈东容组长在2014年市直高中教学公开周,开展示范课,利用微课视频首次尝试翻转课堂。而后组内其他老师也都纷纷尝试了用微课辅助英语教学。

课后体会:

(1)微课进课堂的实践,都是课前自制微课,用于课堂的某个环节,有针对性达到某一目标,以期达到辅助高效课堂的效果。微课组成员老师基本能适应和掌控这样的授课形式。

(2)大量的案例分析、同行交流,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视频的制作上。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微课制作固然重要,但比其更加重要的是如何支配课堂上多出来的这些时间,如微课与教案如何进行融合、微课应用于哪个环节才能最大地发挥它的价值、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假设如何解决等,才是关键。

3借助微课实现某一环节后,老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不仅没有被削弱,而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逼着老师改变“以我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花更多时间去研究探究式、个性化的学习。

4、积累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材料

从课题申报、立项,到研究的整个过程,包括启动阶段、研究阶段和总结验收阶段,形成了如立项申请书、开题报告、研究方案、阶段总结、活动记录、调查问卷、结题报告等各种材料,留下了我们研究走过的每一个坚实足迹,见证了我们研究洒下的每一滴辛勤汗水。周静老师的论文《微课环境下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新模式探索》收入在优秀教育期刊《校园英语》201511月中旬中。谢燕华老师的论文《基于情境教学模式的高中英语语法微课的设计》收录在国家期刊《课程教育研究》11月下期中。吴丽花老师的论文《微课在高三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收录在《课程教育研究》201511月下期中。苏玉玲老师的论文《用微课优化英语书面表达教学》获南平市教育学会中学外语分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一等奖。

5、注意收集来自不同阶层的意见与反馈

微课组成员间的讨论、教研组老师们给出的点评、专家的中肯意见,对课题的一步步改进和完善都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但是,检验实践的有效性,主体还是学生。

在微课进课堂活动中,我们在课后发放了设计好的调查问卷(见附件一),试图调查了解学生对于将微课程这一新的教学资源带入课堂的认可程度。调查对象为南平一中2016届高二6(文科班)、11、20班(理科班)学生,问卷共发放158份,收回136份,收回率为86.1%.

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主要得到了以下反馈(详细数据统计及分析请见附件二)

1、绝大多数同学对微课持认可态度,被微课新颖的形式所吸引,针对于传统的课堂模式,利用一些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够更加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95%的学生觉得微课的设计、开发有必要。

2、如果某学科的全部知识点在网络上都有,你会经常上去看吗?可能是因为受制于日常学业的压力,63.4%的学生回答不愿意利用网络去学习相关知识,所以我们认为更有必要利用微课程对于知识进行整合,用新颖的教学模式勾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3、在问到希望老师在微课中讲解什么内容时,学生的回答是全方位的,从词汇、语法、听力、写作、阅读、完型到知识应用等,学生都反映到有需求有希冀,这也告诫我们对于微课程的开发,应注重其连续性、系列性、层次性。

4、76%学生选择了“推行微课会对学习造成干扰,因为要启用电脑,手机等设备观看,会让我分心”,这是一个客观事实,我们学校有部分学生是寄宿的,不具备让学生天天上网的条件,而这有悖于微课程的“时效性”,所以,通过这个问题,也明确了我们未来的一个研究方向,如何更高效的推广微课程。

5、多数学生喜欢自定时间、自定地点、较开放、较自由的学习方式,而微课程将为这种学习方式提供了一个平台。

6、数据分析来看,学生不是特别善于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他们习惯于传统的被迫式教育,所以我们在推广微课程的同时,还很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帮助学生利用现有的优势资源进行不断的自我完善,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不断成长。

七、实用价值

1、通过“微课”与“翻转课堂”的研究,锻炼了教师的教学技能,养成了教师学习思考的习惯,使教师得到发展。

在学习翻转课堂及“微课”设计理论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教师必须确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很快地获得知识并具有不可限量的发展潜能。针对不同人格类型的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教学影响。对于不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尤其是他们表现在自主创新学习方面的心理特征。“微课”的开发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实现“翻转课堂”。在学习研讨中,大家对于学情更加了解,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反复研讨的过程中,养成了教师勤于思考的习惯,作为教师,在整个课题研究中,不断读书,反复实践,及时总结,开展丰富有效地课堂实践活动,以激励者、辅导者、示范者、协助者和平等参与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影响学生,个人的素质、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2、“翻转课堂”更加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关注学生的起点,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

通过“微课”这样的形式,能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进行学习,不像课上要有统一的进度。这与“学讲计划”中的“学进去,讲出来”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很好的“学进去”,才能更好地“讲出来”。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创造性学习。

在课堂上,实行大班额教学,有些问题只讲一遍,有的学生没有懂得就过去了,这是恶性循环,导致学生两极分化严重。为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我们制做了“微课”,突出课程的重难点,学生在家中或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反复看“微课”。从而实现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做学习的主人的目的。

八、存在问题及后续研究思路

经过对《用微课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探究和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我们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我们发现微课的制作并不仅仅一个技术开发过程,更是一个在先进教育理念支持、精细创意的教学设计方法指导下进行了一项创造性工作,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教师。没有教师精心教学设计理念支持下的微课作品,顶多只能算是一个外表华丽、中看不中用的精美“视频式课件”,仍然摆脱不了传统课堂的“翻版”或“束缚”[2]。所以,随着制作的进一步深入,我们慢慢有种危机感和紧张感,课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有:

1、微课的实用性问题

微课是为了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要与课上学习内容做好衔接。如果是为了课前使用的微课,要讲述基本知识点,并与“自主学习导学单”有机结合,引发学生的思考,为课上交流做好准备;如果是为了课后延伸制作的微课,就要把握好拓展的宽度和深度,但宗旨是——实用。

2、如何把微课辅助高中英语教学变成常态化

制作微课并不是为了某一次公开课、展示课而做的准备。“微课”的开发还可以从多角度考虑,内容还可以更加丰富。比如说课堂常规、课后的拓展活动,我们都可以做成“微课”,让学生去学习,感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可以利用好“微课”这个载体,适应新时期下的学与教的转变,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3、要建立一套利用微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的运行机制

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限于课堂是不行的,我们将依托学校资源平台建设,为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的复习提供更多地支持,我们着眼于对学生主体精神的唤醒与激发,要建立一整套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机制,我们的教师就是这套机制的设计者和控制者,如能让它高速有效的运行,那全部学习活动就成了全班每一个同学好玩的事情,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真正地实现。

我们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今后研究还需不断加深,向更深的层次延伸,以期全面提高我校英语课堂教学效益。

九、结束语

本次小课题研究让我们充分体会到了坚持做到“六个心”(虚心学习、用心观察、真心行动、潜心反思、诚心合作、恒心积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将再接再厉,将微课研究做到更深入更细致。

 

 
 
 
地址:福建省南平市紫云岗24号 电话:0599-8853660、8849859
备案:闽ICP备09034032号 网站公安机关备案号 闽公网安备 3507020210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