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2016-2017学年  
 
浅谈高中生英语学科阅读素养及其教学建议
 
作者:刘毅辉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814    更新时间:2017/12/13
 

浅谈高中生英语学科阅读素养及其教学建议

福建省南平第一中学 刘毅辉

摘要:自从李克强总理提出“一个国家养成全民阅读习惯很重要”,国家从2014年起将“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文阅读很重要,英语阅读也如此。尤其是对于我国的中学生而言,阅读是接触学习外语的主要途径,是学好外语基本功的最重要的方法。且随着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对英语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增强学科从学科教学到学科教育的升级、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阅读素养的任务已经迫在眉睫。因此,本文将从阅读、阅读素养的含义及其提升策略,浅谈阅读教学时遇到的问题和应该做出的教学策略变化。

 

关键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英语阅读素养、教学建议

.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产生背景

2014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概念,要求将研制与构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作为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1]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提到语文素养、艺术素养,大家都很熟悉。而长期以来,英语被当做一门工具性学科,且经常听到这样的观点:英语是一种语言技能,和素养无关。事实上,这种观点只关注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实用价值,并没有挖掘出英语这门学科所涵盖的育人价值。因此,为了呼应教育部提出的《意见》精神、体现并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提出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

二.阅读和阅读核心素养的含义

1. 阅读的内涵

根据阅读层次理论,阅读是一种主动地自我发现型学习过程,阅读的目标为获取信息、增进理解、消遣娱乐和心智发展。强调阅读的艺术性和技巧性。Whipple (1937) 也提出:“阅读不仅是认字,理解和阐释,而且是个人和社会问题研究中获得的相关事实的运用。此外,‘阅读’是个体了解外部世界的必要手段。阅读能力对获取知识来说,至关重要,善于阅读是个体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个人比较赞同聂成军的观点:“阅读是一种主动的学习过程,需要以积极的阅读态度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依托,这样才能把阅读的内容内化,逐步提高阅读素养。”

阅读作为高中生学习英语的最主要手段,也是历届高考中赋分最高的题型。因此,在很多学生的意识里,把提高阅读效率作为自己英语学习的主要任务,具有非常强的功利色彩;另外,在许多大城市,英语培训机构近十年来发展迅猛,而参加培训班的学生们最关心的就是:是否能尽快提分。这些功利的观点、做法,与阅读素养的提高其实是有矛盾的,因为阅读从来就是一门和平常积累有关的能力,而不是通过一蹴而就的“恶补”就能提升的。

2. 阅读素养的内涵

不同阅读测试对“阅读素养”的界定各不相同。PIRLS把“阅读素养”定义为:对社会所要求的和个人所重视的书面语言形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这个定义强调了阅读素养是一种建构的和交互性的过程,关注的是阅读的目的和情境,将阅读与生活相连系,并强调了阅读的乐趣;PISA则定义为:学生为实现个人目标、发展个人知识和潜能及参与社会活动,而理解、运用和反思书面材料的能力,突显了“个人发展本位和“语用能力本位”。

综上所述,阅读素养应该要包括阅读意识和能力两方面,是阅读者通过阅读活动,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与文本展开互动,通过感知与领悟、内化和整合、分析与比较,建构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新认识,提升理解和表达能力,重新认识自我与世界。

三.提升高中生英语阅读素养的教学建议

    英语学科是一门语言学科,要掌握它,不仅要学习单词、语法,而且要知道一门语言反映出来的是其背后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因此,修订中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修订课标》)提出了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大学科核心素养。四大核心素养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整体,其中语言能力是基础要素,文化品格是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心智保障,学习能力是发展条件。

阅读是作为英语学科学习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想要提升阅读素养,那也应当从本学科的核心素养四个着力点下手。

1. 语言能力;

《修订课标》将语言能力分为六大块,即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这六要素。主题提供了社会情境,语篇是发展语言能力的载体,语言知识是语篇呈现的表层信息,文化知识是语篇呈现的深层意义,语言技能是发展语言能力的行为途径,学习策略是促进行为的有效体现……语言能力的具体表现为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显性行为是听、说、读、看、写[2]

在这里,区别于旧课标,多了一个“看”的显性行为。在这个新媒体大爆炸的信息时代,阅读文章是经常中经常穿插着图表、网页、视频等,这些都得通过“看”来获取信息。在信息时代,“看”且要看懂、理解且要理解正确的重要性显得越发突出。当今学生在智能手机、平板终端、电脑和电视等媒体设备中长大,他们浸泡在无数的图像里。视觉技能的培养有助于他们解读这类图像的视觉信息,创建自己想法的视觉表现[3]。可以看得出,《修订课标》紧跟时代,为一贯以来的“听”、“说”、“读”、“写”增添了一个极富时代色彩的“看”。

在平常的教学里,我们应当加强“看图作文”的训练,让学生用一只眼睛看到图画直接表达出来的意思,再用另外一只眼睛看到图画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并用自己的思维表达观点、分析问题等。   

以下面这份书面表达为例:

虽然这是一道作文题,但任何题目都需要审题,审题就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察。不难发现,这类看图作文都会很清晰地写出对内容的要求,即,先要说出图片的表面内容,再挖掘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最后表达个人观点或者提出建议。题目本意是想让学生领会到“手机的过度使用带来了亲情的疏远”的社会现象,并对这个现象发表建议。然而,总会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认为这幅图反应出“过度使用手机伤害眼睛”、“边吃饭边玩手机影响身体健康”这类不着调的判断。这种现象反应出这些学生平常可能不大关注图片所表达的信息,自然就缺乏正确的理解,因此在考试时偏离了出卷老师的意图。

 

2. 文化品格

“文化”一词,是现代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我们在媒体上、生活中、工作中无时无刻不以某种方式“遭遇”文化,我们都在以各种方式“文化着” [4]。《修订课标》提出的文化品格,其中的品格是指内在品行和外显风格,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它决定了这个人回应人生处境的模式。而文化品格,主要指学生能够改造、完善自己的内在世界,使自己成为具有理想的文化素养人,并能在今后政治和社会生活,以及跨文化沟通活动中表现出文化素养和能力。因此,《修订课标》明确提出“文化品格”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文化意识、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5]

   例如人教版普通高中英语(以下简称“人教版”)模块11单元Friendship。这个主题的文化价值取向东西文化基本一致。如英语谚语“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和“患难见真情”就反映了共同的文化价值取向。另外,本单元主语篇Annes Best Friend,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人的遭遇。战争、屠杀、种族迫害等都是世人所厌恶的,而和平、自由才是人类所追求、珍惜的。又如模块31单元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节日是各国人民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每一种节日都与其历史背景或传统习俗有关。在了解不同节日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同类节日的对比和归纳,增进对不同文化的了解。

在课堂教学中,有三个结合可供借鉴:

2.1 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相结合。

文化品格的塑造不同于语言能力的训练,因为文化知识并不仅需要在英语学习活动中获取,还需要从其他学科学习,甚至是课外习得。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库存”,在课堂活动中做到有效“激活”。比如人教版在每单元第一篇文章前都设计 Warming-up Pre-reading 环节,作为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的有效手段,帮助学生实现文化意识的正迁移。

2.2 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

学生在学校是教育接受者,又是未成年人,价值观还未完全正确地树立,他们对社会、生活常有许多不到位,甚至片面的理解。所以,教师既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书本的知识拓展到他们的生活中去,使学生对课文话题产生共鸣,从而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要将社会生活现象引入教学里,借助书本知识引导他们正确理解社会现象。例如,人教版模块3第三单元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就能提供一个讨论“金钱观”的平台,教师就可以乘势引导学生对金钱要持正确态度,而不是一味“向钱看”。

2.3 与学生的思维能力相结合。

众所周知,学习过程是离不开思维、理解和内化。学习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提高语言能力、培养文化品格都必须经过思维的“运动”才能内化,正如《修订课标》所建议的“感知中外文化知识——分析与比较;认同优秀文化——赏析与汲取;形成文化理解——认知与内化”,通过循序渐进的活动,把具体的文化知识内化到文化意识中,逐渐“塑造文化品格——行为与表征”,外化为文化行为。

 

3. 思维品质

《修订课标》里,思维品质被界定为:一个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 [6]。布鲁姆说:“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我们就给了他们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使他们在课堂上敢于阐发自己的观点。我们不能要求学生放弃一切活跃的思考,盲目地相信某种结论。相反,我们应教会他们通过活跃的思考去寻找最佳结论。”这其实就是我们常听到的“教是为了不教”,当学生自己会进行思维、反思,那么他就具有了初步自学的能力,而不是只依赖老师的教导。

在高中阶段的阅读素养培养中发展思维品质,就是教师要让学生在汉语和英语的不同表达方式中,发现、归纳、总结两种语言的思维特点,体悟不同文化之间的思维碰撞,从而弥补单一语言的思维局限性。教师应当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了不同语言各有自己的特点,语言可以反应出不同民族的思考特性。汉语的表达更加形象、富于直观思维,含蓄、间接;而英语的逻辑思维特征明显,表达直接。因此,学习外语可促进我们从更多的角度思考事物,增强对外界的认识能力。

 

4. 学习能力

《修订课标》提出“学习能力是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这个定义使用了“积极”、“主动”、“努力”等副词,提出在学习态度方面的要求。学习态度与学生对学习的认识成分、情感成分和行动意向成分三者的协调一致性有直接关系[7]

学习策略主要指“学生为促进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修订课标》根据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特别强调了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重在自我观测、反省,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认知策略指为了完成任务而采取的方法,是学习效率提高的基础;交际策略指维持、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方法;情感策略指为了调整学习态度而采取的策略,可以促进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

学习渠道是学习活动的外部环境条件,包括学习资源和学习平台。现代的教学,课堂再也不是学习的唯一场所,教材也不再是学习的唯一来源。赫尔巴特的“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在当今社会已无法跟上人才培养的需要,更不适合核心素养的培育。语言学习中的“语用”和“语境”等,都要求跟社会日常生活相结合。这样,增加学习渠道就成了必需,利用这些资源的能力成了现代人才的必备素质。

例如,人教版模块62单元Poems,就可以参考设计如下活动:

步骤1:小组划分,让学生分成9组,每组6人,组内每2人结成对子。

步骤2:老师找出最著名的唐诗18首,每组分配3首,每对结对子的同学负责1首。

步骤3:结对子的同学在一起搜索网络资源,一起找出其负责的诗的最佳翻译版本。

步骤4:组内同学相互交流,选出3首诗的翻译的最佳版本,并让其他组的同学猜是哪首诗。

步骤5:最快猜对的诗的那组得1分,并说出哪些字、句翻译得到位,哪些翻译得不妥,应该怎样修改;猜错不得分。

步骤6:获得最高得分的那组每人获得小奖品,作为鼓励。

步骤7:作业布置:每组从18首诗歌中挑选出1一首,根据自己在网上搜索的结果并查阅字典,讨论出最佳翻译版本。

 

四.综述

朱永新说: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对阅读的热爱程度。因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人的气质和社会责任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这个人是不是能认真读书[8]。”因此,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阅读素养不仅应该着眼于当前的应试,更是要着眼于人一生的发展。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而阅读正是学习各种知识的方式中最常见、最有效的,所以注重阅读素养,就是注重学生的终生发展,具有更广阔的前瞻性。

另一方面,提升英语学科阅读素养的任务,表面上是力求达到“外语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具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包容的态度[9]”的目标,实质上是是要求我们英语教师要有更高远的眼界,即为了学生一生的发展而教育。时至今日,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很多教师都将精力主要放在“双基”上,容易忽略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虽然考试暂时无法避免,但是这只是英语学习中一个很小的部分,因为每一个学科最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用这个学科的知识来健康地生活并成为独立的人。在“新课程”引领的这十几年里,英语阅读教学从注重“双基”发展到努力达成“三维目标”,再到关注影响学生终生的“学科素养”,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相信任何学科只要以提升学科素养为目标进行教学,那么它的理念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教师也会由此生发出很多智慧[10]

 

 


参考文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191d2d0102x6z3.html.

http://www.sohu.com/a/161446736_528969.

Mary Jo Fresch, Engaging Minds in English Language Arts Classroom, P18, ASCD.

http://paper.i21st.cn/story/107247.html.

衣俊卿,《文化哲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2.

姜火明, 《没有什么比阅读更重要》[J], 北京:新华书目报图书馆专刊,3-2, 2005-04-05(B2).

龚亚夫,《论基础英语教育的多元目标——探索英语教育的核心价值》[J], 北京:课程·教材·教法,2012.

 

 

 



[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191d2d0102x6z3.html

[2] http://www.sohu.com/a/161446736_528969

[3] Mary Jo Fresch, Engaging Minds in English Language Arts Classroom, P18, ASCD

[4] 衣俊卿,《文化哲学十五讲》,1-2,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 http://www.sohu.com/a/161970729_528969

[6] http://www.sohu.com/a/163124716_528969

[7] http://www.sohu.com/a/163124716_528969

[8] 姜火明, 没有什么比阅读更重要, 3-2, 新华书目报图书馆专刊,2005-04-05(B2).

[9] 龚亚夫,论基础英语教育的多元目标——探索英语教育的核心价值[J], 北京:课程-教材-教法,2012

[10] http://paper.i21st.cn/story/107247.html

 
 
 
地址:福建省南平市紫云岗24号 电话:0599-8853660、8849859
备案:闽ICP备09034032号 网站公安机关备案号 闽公网安备 3507020210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