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2014-2015学年  
 
浅谈近年全国卷小说试题的命题依据
 
作者:吴小燕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299    更新时间:2017/12/26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1]《考试大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并依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其规定的高中必修、选修课程,规定了考试的性质、内容、形式等。这就决定了全国卷小说类阅读试题的命题离不开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考试大纲和语文教材这三个重要的方面。

一、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

“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通常是根据语文教育目标以及一定时期内语文教育的实际情况,由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讨论编写并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审定颁发的指导性文件。”[2]“它是在新形势下,为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语文课程性质的界定、课程理念的阐释、课程目标的明确、教材编写与审查、课程实施与管理、课程评价与考试等方面做出的法律文本,具有规范性、强制性和稳定性。”[3]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应该成为全国卷小说试题命题的重要依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小说类阅读提出具体如下的能力目标——在必修模块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4]在选修模块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1.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戏剧作品(包括影视剧本)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戏剧作品中吸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2.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恰当的评价。3.学习鉴赏小说、戏剧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说、戏剧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戏剧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学写小说、戏剧评论,力求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4.朗诵小说或表演剧本的精彩片段,品味语言,深入领会作品内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5.尝试对感兴趣的古今中外小说、戏剧进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6.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丰富人生体验,有意识地积累创作素材,尝试创作小说、剧本,相互交流。”[5]

鉴于以上的规定,近几年全国卷的小说试题在命题上始终围绕着小说自身的艺术特征,将人物的形象特征、情节结构的安排、刻画人物或环境的手法作为考察的重点,且在命题上十分关注考生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在选材上尤其注重传统文化、民族的文化的积极弘扬,如阿城的《峡谷》、刘震云《垫师老汪》、李德霞《马兰花》等。可见,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给小说类阅读的能力要求与应达到的能力目标的界定早已成为了高考命题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以语文考试大纲为依据

如果说课程标准与高考命题是间接的关系,那么《考试大纲》中提出的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应该是高考试题命题的最直接的依据。它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具体规定了考试的性质、内容、能力层级等。它能够使得试卷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在《考试大纲》中,小说是选考内容,它对小说类阅读的内容做了如下规定:“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这一规定细分来说可以是五个方面:1、阅读的对象包括中外作品,也就意味着中国小说、外国小说都可以是试题的对象;2、关注小说的独特特征,即人物、环境、情节;3、关注主要的表现手法,可以是刻画人物的手法、也可以是环境、情节的相关手法;4、注重品味语言,关注句子的含义;5、理解小说的主要内涵,获得审美体验。纵观近几年全国卷的小说试题在命题上,基本也在这五个方面落实,尤其是人物的形象特征、情节结构的安排、表现手法更是历年的考点,而语言含义的理解题也在近几年得到重视,如2015年新课标2卷“老汪对《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一句的独特理解?”。

此外,《考试大纲》中对小说类阅读相应的能力层级也做了具体规定,主要包括分析综合C、鉴赏评价D、探究F三个方面的能力。首先,分析综合能力属于这三者中的基础能力,主要包括: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基于这样的规定,近年小说试题的命题上也将这类能力赋予了较大的分值,基本占有一半的分数,可以见得高考对基础能力的重视。其次,鉴赏评价能力则是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它主要包括: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查阅近年的小说试题对这一能力要求也十分关注,近五年来形象的鉴赏是必考题,而语言的理解也由散文领域进入了小说领域。最后,则是探究的能力,它要求考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6]这一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小说试题的最后一题,赋分一般在8分,可以是对情节构思的探讨,也可以是对手法、人物、主题、含义的探究,只是相对以前言之有理即可的探究题来说,近年小说的探究题更加向非探究试题靠拢,多了更多的限制。

由上可见,近年小说试题的命题基本与考试大纲的要求相关,它的规定让高考命题更加的科学,更加的规范,避免了命题的随意性,和教学的盲目性,我们应该重视对高考考纲的研究。

三、以语文教材为参考

    在大众的认知中,甚至是有些教师的眼里,语文教材可能只是教学的材料,毕竟高考的选文往往来源于课外。殊不知,语文教材还是高考小说试题命题的重要参考依据。我们知道,采用全国卷的地区大多采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而人教版教材中许多的信息都与全国卷有着密切的联系。 

现行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共选录了6篇小说,两篇中国古代小说《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两篇中国现代小说《祝福》《边城》,两篇外国小说《老人与海》《装在套子里的人》,可见中国小说仍占有着绝对的位置,纵观近5年的全国卷,除了2013年1卷《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选自外国文学,剩余的全是中国现当代小说。另外,在人教版教材小说选文的课后习题方面,也十分关注人物的形象,比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试总括林冲的性格特点;《边城》能否从小说所表现的质朴的人物性格,印证一下作者的话;《边城》中的人物语言平实、简明,联系下列句子,感受翠翠的心理活动;《林黛玉进贾府》品味下列人物的语言,分析他们的不同身份和性格;《老人与海》本文有大量的人物内心独白,分析一下,看看它们对表现人物性格起什么作用。此外,教材后的习题关于手法的也不在少数,比如:《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出场,作者介绍这两个人物各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祝福》这三次肖像描写可以说代表了她人生的三个阶段,试找出来,仔细品味;《风雪山神庙》风雪作为自然环境,对刻画人物起到一定作用,看看课文对风雪有哪些描写,这些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气氛,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老人与海》海明威小说往往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和生动的对话,试着以下面两段话为例,细细体会他的语言特点。而翻阅近几年的全国卷在小说上的命题,我们可以发现形象鉴赏、描写手法分析这两类试题一直占有一席之地。

由此可见,全国卷的小说命题与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尽管近年来选文都来自课外,可是并没有与教材脱节。课内教材中所学过的知识点为高考命题的重要考查内容,学生应该重视课内知识的积累和巩固,尤其是课文后面相关的练习一定要认真思考作答,学会对知识的迁移,因为对课内小说内容的掌握将对高考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参考文献:

[1]高等教育出版社《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第3页。

[2] 陈佩娴《高考语文古典诗歌鉴赏试题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第7页。

[3 ]樊红岩《近年辽宁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研究》,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03 年版,第4页。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03 年版,第6页。

[6]《2014年语文(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第3页。

[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高等教育出版社P3

[2] 陈佩娴《高考语文古典诗歌鉴赏试题研究》,P7

[3]《近年辽宁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研究》樊红岩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03 年版,第4页。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03 年版,第6页。

[6] 《2014年语文(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第3页。

 
 
 
地址:福建省南平市紫云岗24号 电话:0599-8853660、8849859
备案:闽ICP备09034032号 网站公安机关备案号 闽公网安备 3507020210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