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2015-2016学年  
 
宠辱不惊
 
作者:江娟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597    更新时间:2017/12/26
 
1028年,天圣元年,晏殊坐在书房雕花搭袱太师椅上,低头抿着茶水,思虑着朝廷秘阁校理出缺之事。同僚王曾白皙的脸膛上眉棱骨微微一颤,笑着说道:“你不是很看重范仲淹的文才吗?为什么不举荐他呢!”晏殊立即书写举荐书:“范仲淹为学精勤,属文典雅,略分吏局,亦著清声……”。这年的十二月,范仲淹被任命为秘阁校理。

范仲淹,字希文,唐朝宰相范履冰之后。内心刚毅,外表谦和,满腹学问,高德懿行。尽管仕途“三起三落”,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 

在外为官七年的范仲淹,此次提拔对于他个人而言是极具荣耀的了,秘阁校理虽然只是宫廷文字秘书,却能常见皇帝,目睹朝廷机密。范仲淹入朝之时,龙袍加身的仁宗已经端坐在龙椅上六年了,但一直由刘太后垂帘听政。这一年刘太后要求冬至受朝时,仁宗皇帝率百官于会庆殿为皇太后上寿。仁宗唯唯诺诺,认为这并无不妥。满朝文武摇头唏嘘,认为这样做有损国体,却敢怒而不敢言。须知,这位皇太后长期干预朝政,她的淫威早已威震朝野,满朝无一人敢有异议。范仲淹见朝堂上皆为闭口结舌的怯懦之辈,于是奋不顾身,公开上书反对,奏疏云:“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皇太后没想到范仲淹居然如此大胆地对自己指手画脚,她怒气冲冲地将这份上疏甩给宰执(宰相与执政的简称),拂袖回宫去了。然而范仲淹一不做,二不休,再次上书《乞太后还政奏》,劝刘太后“卷收大权,还上真主,以享天下之养。”奏疏上去,直如平地里一声惊雷,骤然引起朝中一场轩然大波,很多人为范仲淹捏着一把冷汗。

推荐范仲淹的晏殊得此消息,不禁倒吸一口冷气,揩着脑门上沁出的汗,立即召对范仲淹,严词正色,斥责他道:“你怎么如此狂率,好奇邀名,连我这个举荐人都要被你连累了。”范仲淹面对有知遇之恩的前辈晏公,分辩道:“正因为是您推荐的,所以常常自我勉励,努力做得更好,‘唯惧忠不如金石之坚,直不如药石之良,才不为天下之奇,名不及泰山之高,未足副大贤人之清举’。”晏殊怒斥道:“强辞夺理!”范仲淹再拜而退。不久太后诏书迅即下达,贬范仲淹出任河中府(今山西省永济县西)通判。

从在京为官到贬谪河中,荣辱丝毫没有影响范仲淹忧国忧民的一片挚诚之情。他在河中府任上,得知朝廷修建太一宫及洪福院大兴土木,认为上不合天意,下不顺民心。他虽身处逆境,但毫不顾惜自己的仕途,毅然上书谏阻。三年后,刘太后死去,仁宗召范仲淹回京师,任其为右司谏(专门评议朝事)。

1033年,明道二年,华北、江淮一带遇大旱又遭蝗灾。范仲淹奏请仁宗紧急派官员前往救灾,仁宗却不以为然。这日灾情告急,范仲淹直冲进皇城,跑到殿前时已汗透重衣。此刻仁宗正在与后宫妃子莺歌燕舞,无奈范仲淹执意面谏,只能扫兴允进。仁宗瞥了范仲淹一眼,漫不经心地一边听着他的谏言,一边拈起一块点心,却不吃,半晌后又扔到一旁。范仲淹正为饥民烦忧,见仁宗这样不体恤百姓,不由厉声质问:“陛下,宫中几千人,如果半天不给他们吃喝,他们将如何?”仁宗不解其意,茫然答道:“人怎么可以不吃东西呢?”范仲淹见仁宗正中下怀,便接口道:“既然如此,眼下有好几路州郡遭受严重灾害,百姓口中无粮,饿死了很多。陛下怎么能置之不理呢?须知民为国本,防民之变甚于防川啊!”仁宗起身橐橐踱了两步,自觉理亏,突然红了脸,变得有点狼狈,良久才道:“范爱卿体恤灾民,其心可表,朕命你前往赈灾,千万别辜负朕的托付”。于是派范仲淹去江淮安抚灾民。范仲淹每到一地,就开仓赈济,免去赋税。为了劝诫挥霍人民血汗的皇室,他还从安徽带回几把灾民充饥的野草献给仁宗,并请他转给妃嫔贵戚们看看,让他们知道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与范仲淹有宿怨的宰相吕夷简得知献草一事,嘴角不禁划过狡黠的笑意,暗想范仲淹这种不计荣辱得失的进谏,将会成为自己打击他的利器。

吕夷简为人处事圆滑,早把他原有的那点才气消磨殆尽。出任宰相后,他看准仁宗懦弱无能,对自己是须臾不能离开,借此把握朝政。范仲淹的谏诤,举朝震动,早已让这位宰相恼羞成怒。

就在这时,后宫争斗愈演愈烈,皇帝宠信杨、尚二妃,想要废后,吕夷简迎合皇帝的心意,搬经弄史,坚定皇帝废后的决心。皇帝害怕群臣进谏,下诏令特意点明,废后一事有关部门不要接受台谏的章疏。但是范仲淹等人为了朝廷社稷,决定违抗诏令,直言进谏。群臣进言不容小觑,皇帝让吕夷简出来解释废后原因。吕夷简却让范仲淹等人明天再来向皇帝直陈己见,自己趁此机会在皇帝面前搬弄是非。

第二天,天蒙蒙亮,一声沉沉的雷声宣告今天挥别艳阳。苍穹上黑云翻搅电走金蛇。范仲淹与孔道辅等十多名大臣起了个早,披着蓑衣,囔囔地议论着,疾步走到待漏院,准备为“罢黜皇后”之事,向皇上直陈己见。范仲淹等人正打算与吕夷简进行唇枪舌剑的争论,抗议吕夷简的谄媚。众人正焦急的等待皇上召见,不想一道诏令传来:“范仲淹罢黜为睦州知府,孔道辅出为泰州知府。”众人如雷轰顶。范仲淹一下子愣住了,还没弄明白,就败在了吕夷简的屈伸操术之下。

范仲淹为百姓请命,忧国忧民,将个人的荣辱得失置之度外,不惜得罪权贵而屡遭贬谪。在睦州任上不到半年,一纸诏令又让范仲淹一家十口走向乡梓之地的苏州。1035年,由于范仲淹在苏州治水有功,仁宗又把他召回京城,升为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

得之不易的升迁,并没有让范仲淹视荣宠为尤物,他镇定自若处礼部员外郎之位,继续与奸相吕夷简斗争。范吕之争的戏又接着两年前的尾声开演了。

身处冷宫的郭皇后暴死,在京城引起一片震惊。此时朝内外沸沸扬扬地传着皇后之死与内侍阎文应脱不了干系。谣言并非空穴来风,明白人也看出其中阴谋。谏官姚仲孙、高若讷弹劾文应。在范仲淹看来,皇后暴死,文应罪责难逃,决心向皇帝揭发其罪恶。但此行凶险重重,自己刚刚升迁,根基不稳,为此,他安排好后事,对长子纯祐说:“吾不胜,必死之!”

吕夷简和阎文应往来亲密,范仲淹的死谏让他恼羞成怒。但驰骋官场的他,喜怒不形于色,圆滑地说道:“范大人,你现在的职务是侍从官,不是言官,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还是不要多费口舌去议论国政。”范仲淹怎会不知吕夷简打的如意算盘,扬起头来,理直气壮地答道:“议论国事正是侍臣的职责,我怎么敢不尽力呢?”

就在阎文应被贬逐岭南后,范仲淹便接到一纸命令:“范爱卿,治理政务,成绩卓著,特封为权知开封,管京城事务。”范仲淹心知这是吕夷简的阴谋,想用纷繁的杂事让自己无暇上书言事,并寻机罢免。范仲淹何等聪明,深晓官场如战场,可以选择弃械投降,苟且当个太平侍臣,保全家富贵荣华。但在高官厚禄面前,范仲淹选择使出浑身解数,抗争到死。

这天,宋仁宗坐在案桌对着一副范仲淹送的《百官图》愁眉不展。因为这分明就是一张官场百丑图,揭的自己亲信的宰相吕夷简的老底。吕夷简卖官鬻爵、结党营私,“百官图”指明哪些人是按照规定升迁的,哪些是宰相以私人关系提拔的,这样一个庞大的朋党关系,只要吕夷简振臂一呼,足以让仁宗从龙椅上乖乖地退下来。想到这里,仁宗不禁冒了一头冷汗。在旁的吕夷简老奸巨猾,瞥见百官图,仿佛被电击了,浑身颤了一下,立刻跪倒在地,诚惶诚恐的磕头哭诉:“臣对陛下忠心耿耿,绝无结党营私,陛下如此重用臣,恩遇古今无对,臣一心只想以身许国,岂敢以非礼之心事君。范仲淹不是谏官,不该越职言事。他中伤臣正是要挑拨臣与陛下的关系,以便他结交朋党,蒙蔽陛下,请陛下圣裁。”仁宗素与吕夷简交好,耳根子也软,听信吕夷简谗言,一气之下,把范仲淹贬为饶州知府。

范仲淹仕宦生涯三起三落,第一次被贬时僚友称赞:“此行极光。”第二次被贬谪,僚友又说:“此行愈光。”等到第三次被贬,送行的朋友说的是:“此行尤光”范仲淹听后哈哈大笑:“仲淹前后三光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笑对贬谪,宠辱不惊,这就是范仲淹的风范。

结语:“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上云卷云舒”寥寥数语,道出了对名利的平和淡薄。像范仲淹那样面对恩宠、失意,置之于度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文人委实不多。当下人们是否能从前贤宠辱不惊的精神品格中,反观我们的精神世界,寻求一份怡然自得的心境呢?

课题负责人:陈宜安

课题组长:陈敏

 

 
 
 
地址:福建省南平市紫云岗24号 电话:0599-8853660、8849859
备案:闽ICP备09034032号 网站公安机关备案号 闽公网安备 3507020210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