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2016-2017学年  
 
青年物理教师应如何提高自己的备课能力
 
作者:刘林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128    更新时间:2017/12/27
 

青年物理教师应如何提高自己的备课能力

——2016年福建省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复赛观后心得

福建省南平第一中学  刘林

联系电话:13960683097

 

摘要:任何一所学校,教师都是学校办学的核心资源,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和进步对学校的未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作为一名青年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总会觉得已备好的课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各种缺陷导致学生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彻,这种现象会极大的降低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甚至是阻碍学校的发展。故在教学过程中摸索,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备课能力尤为重要。                             

 

关键词:青年教师     物理教学      备课

 

物理是一门以生活为基础的学科,高中阶段的物理模型也是建立在生活实际的基础上。正因为物理学科的这一特点,故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模型的建立以及物理思维的形成尤为重要,那就要求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对模型进行深入简出的讲解,而这对青年教师有极高的要求。青年教师如何通过备好一堂物理课,使学生能够较快的理解物理知识,较清晰准确的建立物理模型是非常关键的。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从刚刚走上三尺讲台到已近5年的教学生涯中,在教学上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相信以下的几大问题应该都是青年教师常常遇到的:

1、 自己备课时,无法做到摸透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总会出现自己觉得学生会听的懂但到了实际的课堂却发现学生很难理解的问题;

2、 对于一个知识点的引入过于生硬,有的举例说明不够典型,上课的脉络没有备课时想的那么连贯;

3、 语言上总是出现一些不够精炼的词语导致问题不明确,或者学生不爱听;

4、 在对课本知识点的讲解永远只有一种方式,不会认真去思考其他的教学模式;

5、 给学生的所谓结论中,往往没有注意到适用的条件。

当然遇到的问题不仅仅是上面列举出来的五点,还要许多问题需要青年教师进行反复的思考与推敲。

每当在上课时遇到问题时,我总是会及时的请教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通过咨询与探讨对教案进行修改。

就在今年,有幸观摩了2016年福建省中学物理青年教师大赛的复赛,在观摩的过程中,收获极大。在与赛课教师的交流当中,发现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备课能力,对教案一点一点的打磨,才有可能将一节课上好。下面就来说说听完这几堂课后对自己在今后备课中要注意的几点地方:

一、备课时对这堂课所用教材的理解与选取

在物理的教学中,一个知识点的定义往往会出现多种方式,这造成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作出抉择,应采用哪种方式进行定义较好。以本次的中学物理青年教师大赛为例,此次大赛采用了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所有选手的课题都是《磁感应强度 磁通量》。在鲁科版的课本中,对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的定义均采用磁感线的条数来定义;但是在人教版的课本中,对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却是采用比值定义法。就内容来说这节课所教授的知识点抽象,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的多种的定义方式且定义内容及其相似,造成青年教师在实际的备课中不知如何抉择。

听的几节课当中,有一部分教师采用人教版的定义方法,一部分采用鲁科版的定义法,而有一部分则重点突破一种定义方法简单介绍另一种定义法。通过听完这几节课,并且与老教师沟通交流,发现其实不论采用何种的定义方法,只要能够将所要讲授的知识点讲解清楚,知识贯穿自然,就能够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物理知识。一堂课时间有限,且学生注意力集中是有时间性的,就导致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都讲解清楚,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该确定这一节课重点突破哪一块,剩下知识可以放在的下一堂课或者是通过练习进行适当的补充。这一点在本次的同课异构比赛中尤为突出,有的教师选择用比值定义法来得到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有的教师却是直接给出B的定义之后再进行详细的推导。但不论是哪一种,都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教学过程设计合理,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很好地教会学生相应的知识点。

二、备课时对学生知识认知程度的掌握

在本次的比赛中,我深深的体会到要上好一堂课,在备课时就必须对学生认知程度进行认真的分析。以《磁感应强度 磁通量》为例,对学生认知程度的判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在本堂课之前学生就对磁场有了定性的了解,并知道磁感线可以形象的描述磁场;磁场对放入的铁性材料会有力的作用。

2、学生对这堂课知识的认知困难。若采用磁感线条数的方法定义磁感应强度,学生会更直观更好理解,但是往往会出现学生看到磁场就去数条数的认知误区;若采用比值定义法定义,就会涉及到学生还没有掌握安培力的规律,从而增加建构磁感应强度概念的难度。同时本节课还要得到磁通量的定义,就加大了认知上的跨度。

3、学生对于本节课要用到实验器材的作用以及实验操作的理解。在此次大赛中几乎所有教师都采用了传感器,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必须考虑学生是否理解传感器的使用方法、是否知晓传感器的数据处理方法。

正是比赛中的教师有真正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才会营造出比赛中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学生学习兴趣高涨的课堂氛围。从这次的听课中,我深刻的感觉到在自己平常的备课中,往往就以自己的想法去设计教学过程,反而忽略了对学生已掌握知识程度的判定,就导致了前面所说的“觉得学生会听的懂但到了实际的课堂却发现学生很难理解”的现象,甚至出现上课卡壳的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将备课真正落实到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中去。

三、备课时对这堂课所涉及物理思维的掌握

物理是一门很有思想、很有深度的自然科学,故在现在的大型比赛中,真正要体现的是物理思想,而不是好玩、热闹。而本次《磁感应强度 磁通量》这节课就能极大地反映出物理思想的迁移。

有几节课就非常好的教会学生“如何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变成可以量化测量的物理量来研究”,听完这些教师的课,深深体会到物理不应是填鸭式教学,而是要授之以渔的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以不变应万变。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教师他先从电场强度的定义出发,复习该公式中的F为试探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q为试探电荷的带电量。慢慢的引导学生回顾在研究电场这一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时采用的方法,之后过渡到磁场中(由于磁场与电场极其相似),也应该是用一个侦察兵去探路。之后又通过问题让学生思考侦察兵应满足怎样的条件得到的消息会更加精确(得到用小磁针或者电流去试探某点的磁场强弱),又由于小磁针无法量化从而确定用电流进行试探,一步步的教会学生物理思想并设计实验得到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甚至用类比的方法得到试探电流应满足的条件。

在平时的上课中,我也会用比值法来定义磁感应强度,但是却没有像这位教师一样将思路贯穿在所提问的问题中,就会造成明明要采用的是问题启发式教学结果还是填鸭式满堂灌。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在备课中,对要提问的问题进行深度的研究,要学会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四、备课时对一堂课的多种角度处理方法的选择

同课异构可以让我们看到一堂课的不同上法,同时让我们的思路被打开。在本次大赛中,有一堂课的思路让我自愧不如,这位教师从物理发展史的角度一点一点缓缓道来,让学生沉浸在物理的海洋中,不断的吸收知识。

这堂课是这样的:教师从描述磁场强弱的物理学发展史出发,先引出与类似电场强度的定义——磁场强度(H),然后通过说明目前还没找到磁荷单独存在的确切证据,故要从另一个角度去定量研究磁场的强弱——磁感线的疏密。通过实验以及课件的展示得到磁感应强度B的定义——穿过垂直磁感线单位面积的磁感线条数等于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之后又说明在当代的电磁学和磁技术的应用,只考虑强度是不够的,故引出磁通量的概念。

这种教学思路真的是好,真正的把物理思维、物理发展史、物理方法融汇在一堂课中,但该方式需要丰富的物理教学经验才能驾驭,对于我们青年教师而言,太难把控,甚至没法掌控局面。虽然目前我没法上出这样的一堂课,但是听完这堂课后让我茅塞顿开,希望在今后的备课中我能够尝试用不同的角度去诠释一个知识点,这样不仅仅可以通过实际来判定哪一种教学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而且能够促进我对知识理解的更透彻、更深入。

总之,通过观摩2016年福建省中学物理青年教师大赛的复赛,发现自己虽然有了5年的教龄,但是在一些方面上还是没有做到细致认真的推敲,没有真正理解物理的教学其实是物理思维和物理模型的教学。故在观摩之后将这一点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在今后的教学中会再接再厉,努力做到对每一堂课认真备思路、备学生、备方法,力求将每节课都上好。

 

参考文献:

[1] 鲁科版高中物理课本选修3-1

[2] 人教版高中物理课本选修3-1

 
 
 
地址:福建省南平市紫云岗24号 电话:0599-8853660、8849859
备案:闽ICP备09034032号 网站公安机关备案号 闽公网安备 3507020210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