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4日,南平一中武夷校区化学组在高中部化学实验室召开本学期第二次教研组会议。
在本次的教研活动上,高二备课组分享了一节第九届全国中小学实验说课比赛的优秀作品,由杭州学军学校李志鹏老师执教的实验创新课《如何实现铜置换氢》,完成高三一轮复习电化学电解原理知识,大家获益匪浅。
一、借签学习之处:
1、实现模块知识融合
化学学习到高三,学生已构建化学知识体系,学会融会贯通运用知识。例如实验创新之处,利用物质结构中配合物知识解决铜离子检验。利用化学反应原理知识,利用硫酸铵抑制锌离子水解。最为出彩之处,利用有机物学习中分离检验方法色谱法迁移进行单液电解池,解决铜离子移动速率问题,实现铜置换锌。
2、如何将微观现象具体化、形象化
电解池原理是离子定向移动和电子定向移动形成闭合回路,常规实验我们很难看到离子定向移动,通过改进实验利用纸色谱的方法,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微观粒子的定向移动,锌离子得电子长成一棵明显的锌树。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操作简单。
3、证据推理,有理有据。
通过延长实验时间检测铜离子移动,再次证明铜离子没有移动到阴极。有理有据,具有说服力。教师能够及时解决学生实验遇到新问题例如,利用溶液的用量、滤纸的粗糙程度进行实验,教师应变能力强。
4、注意拓展教材的实验课程,该实验来源于课堂的一个真实问题,又不断用实验验证课堂中 讨论和设计,体现实验在化学学科中的主体地位。这提醒我们平时教学应当注意注重挖掘教材素材,积累知识,丰富拓展模块知识及实验课程。
二、该实验在实验创新上的认识
该实验在实验教学及设备上的创新无疑是利用有机色谱法原理设计的纸色谱单液电解池的设计,该套组合具有以下优点及教学功能:
1、极佳的可推广性,只需要简单试剂和学生电源,快速安全长出锌树,适宜课堂展示。
2、实验现象可以控制,效果明显气密性好、没有泄露
3、药品用量少、体现微型化废气废液处理方便
4、无限拓展性,为电解微观可视化提供了绝佳的思路,适合推广一些列的学生探究实验。
三、实验中的一些探讨
1、利用硫酸铵溶液抑制锌离子的水解,但是硫酸铵溶液酸性很强会不会使溶液酸性增强,影响离子的放电顺序。
2、电极距离小了铜离子更易移动到阴极,最好也说明一下电极距离会影响电极电势。
总之本实验发展学生模型认知和科学探究精神。实现模块知识融合,将微观粒子变化可视化,并且操作简单,便于操作,值得大家借鉴学习。高二备课组分享的这节课很有借鉴学习意义和启发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