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研活动  
 
[图文]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武夷校区化学组第5次教研活动
 
作者:教研组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047    更新时间:2024/5/18
 
2024年4月25日,南平一中武夷校区化学组在高中部化学实验室召开本学期第5次教研组会议。

本次的教研活动分两部分,分别是优秀实验说课作品分享和市作业设计经验分享。

首先,高二备课组分享了一节全国化学实验说课一等奖作品,来自浙江长兴中学杭伟华老师的《让意外产生价值——Fe2+与Fe3+转化实验探究》。这是一节朴素无华却又颇有深度及借鉴学习意义的实验课。组内教师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大家热烈讨论,收益良多:

1、善于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让教学中的意外产生教学价值

好的课题不一定要高大上,而往往是来源与真是的课堂情境。课堂中产生的意外不应回避,而因善于发掘设计让其产生教学价值。本节实验课教师就是从探究Fe2+与Fe3+转化的真实课堂实验中发生的意外现象入手,教师紧紧围绕实验中出现的这两个意外现象,设计了三个探究主题:(1)探究血红色褪去的原因(2)探究H2O2与SCN-的反应原理(3)探究生成的气体是什么。每个探究主题层层递进,根据探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环节精心设计了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实验探究、结论与解释等探究环节。科学引导学生探究并解决了问题,同时提升了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认识并培养了学生证据推理、模型探究、实验探究能力等化学核心素养。产生了很好的教学价值,也很值得我们今后教学过程中借鉴展开。

2、如何将难于检测的物质实现可视化

实验中探究生成气体是否是氧气由于实验中产生氧气浓度低难于用传统带火星木条检测。该实验过程中采用氧气传感器,可以动态直观检查反应过程中氢气的产生,提升了实验可视化,也提高了学生的认知。

3、重视实验作用,提升实验教师及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正如该教师中分享的教学理念——实验是化学的最高法庭。实验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感性认识方法,在教学中实验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通过提出问题-实验证明-得出结论-知识应用的过程,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更加深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化学课的兴趣。同时善于经常性得用实验对问题进行探究还可以挖掘出更多教学、教研价值,为教师公开课、试题设计、论文等提供很好的素材。

优秀实验说课分享后,高二备课组的肖雪红老师为大家分享了此次参加市作业设计的心得体会。肖老师的作业设计作品《学科大概念统领下的高中化学校本作业设计——以配合物为例》获得了2024年南平市高中化学作业设计大赛一等奖,并被选送参加福建省高中化学作业设计大赛。肖老师从文件解读、确定课题、查阅资料、研读课标、设计作业、验证校验等方面分享了创作过程中的思路与经验。让我们感受作为一名教师要注重学习积累,认真学习本学科先进教学理念,根据自身的理解应用于教学实践。注重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地址:福建省南平市紫云岗24号 电话:0599-8853660、8849859
备案:闽ICP备09034032号 网站公安机关备案号 闽公网安备 3507020210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