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研活动  
 
[组图]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武夷校区化学组第6次教研活动
 
作者:教研组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306    更新时间:2024/5/18
 
2024年5月9日,由南平一中武夷校区高一化学吴晶老师在高一8班展示了《甲烷—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培青教师教学公开课,教学水平突出的精彩课堂,武夷校区化学组全体教师参与听课。

吴晶老师本节课总共分为3个任务。任务一:认识甲烷的氧化反应,任务二:甲烷的稳定性,任务三:甲烷的取代反应。通过创中国古代《天工开物》火井使用的情况以及我国现代西气东输的情境,认识甲烷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并由此讲述一系列的甲烷的物理性质。从化学史中伏打与奥斯汀发现甲烷的过程以及验证甲烷燃烧的产物的故事,让学生思考在实验室中如何检验甲燃烧的产物。利用西气东输全长4200Km的情境,提问学生甲烷的稳定性如何?并利用是实验视频得出甲烷的性质稳定,所以西气东输过程中除了外界因素的影响并不会泄露。结构决定了性质,提问学生为什么甲烷会这么稳定?引出甲烷的电子式,结构式。让学生猜想甲烷的空间构型到底是什么,让学生根据提示搭建球棍模型。再次利用化学史凯库勒、范特霍夫、鲍林等人探究甲烷的空间构型得出甲烷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结构。并提问学生在实验室中我们如何验证甲烷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结构呢?后续学习完甲烷的取代反应来探究。利用仿真实验模拟实验演示甲烷与氯气的反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搭建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的立体结构和平面结构共有多少种,利用沸点得出甲烷的真实空间结构是正四面体。在此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吴老师教学目标基本落实,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评课研讨活动由武夷校区化学组教师一同参与。首先由吴晶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反思进行交流;后由黄新、祝春霞、肖雪红、潘雨琪老师对本堂课基于不同维度的观察结果进行交流与点评;最后由陈庆燕老师进行点评及总结。老师们各抒己见,几位老师都肯定了吴老师这堂公开课,框架结构完整,有几点突出的地方,比如化学史的应用、甲烷与氯气的仿真模拟实验的应用、甲烷的结构特点的提示。吴老师课前准备充分,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实验探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同时也就课堂上的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看法:老师们提出这堂课的仿真实验可以让学生动手做,更加确立学生的“主题”地位,让学生自主设计方案,锻炼思维能力。对于概念性的问题学生讨论完以后,针对学生的回答后,要给予回应,问题的提出应更具有指向性;对于语言的组织衔接要更自然。

青年教师通过公开课活动认清自身差距,找出短板,聆听评课的同时,了解到自身的问题与不足,做出及时的回应与改进。公开课能够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能够有效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对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地址:福建省南平市紫云岗24号 电话:0599-8853660、8849859
备案:闽ICP备09034032号 网站公安机关备案号 闽公网安备 3507020210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