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2016-2017学年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探究课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629    更新时间:2017/12/13
 
一 设计思路

翻转课堂(Fliped classroom),是对传统教育的一个重大的革新。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它的出发点是将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与老师、同学互相讨论交流,将知识传授的阶段放在课堂外。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翻转课堂是一个构建深度知识的课堂。通过将”预习时间”最大化来完成对教与学时间的延长。教师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设计来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能力的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原理》的大部分知识,对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溶度积等知识都有系统学习,而且学生学习中对这些概念形成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有一定的认识,这为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双水解反应的原理和条件提供了知识基础。教材中虽然没有明确“双水解的概念”,但是,从教材《化学反应原理》(鲁科版,选修4)第87页整篇的内容来看,把双水解的内容都讲的很透彻,2013年北京海淀区的高考模拟题中就有出现过双水解的背景实验题。所以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在掌握双水解反应的基础上,以双水解作为知识背景,利用课堂时间对此知识让学生内化,综合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的知识,提高学生包括计算,定量分析,合作探究,分析,迁移运用,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以及方程式的书写能力。

微课知识点:双水解,以实际问题(泡沫灭火器)将讨论导向更高层次,以两种盐水解的互相促进、平衡移动为讨论的线索抓住这个核心问题,将双水解分为两类(彻底水解、不完全水解)两类。并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方程式的写法。(教参的要求是:要求学生能够分析两种都能水解的盐溶液混合时,水解平衡的移动情况,并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二 教学过程:

程序教学内容设计意图、作用

学生自学视频微课视频的内容包括:双水解的概念、分类、以及双水解的两大类的特点。采用微课视频让学生自学,转换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积极性。

提问通过观看视频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或者有什么疑问?有关双水解你还想知道什么?

 回顾已学知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练习(请同学到黑板展示)AlCl3和NaHS、NH4Cl和CH3COONa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发现问题,并练习双水解反应方程式书写。及时纠错。

过渡通过《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学习,我们能否从定量的角度来分析下,能发生双水解的原因?

  

思考讨论:

 Cu2++CO32- +2H2O       Cu(OH)2 + H2CO3

常温下,CuCl2和Na2CO3在水溶液中发生双水解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试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已知:Kw=1.0*10-14(mol/L)2,H2CO3 :Ka1=4.3*10-7 mol/L   Ka2=5.6*10-11 mol/L  Cu(OH)2 :Ksp =2.2*10-20(mol/L)3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以及计算能力

过渡如果是在Na2CO3溶液中加入含金属离子的物质,要讨论金属离子与CO32-在水溶液中的作用方式,首先要考虑Na2CO3中c(CO32-)和c(OH-)的相对大小,然后根据溶度积比较形成相应沉淀时所需金属离子的最小浓度来确定 

计算1CO32- 一级水解常数以及溶液中c(OH-)大小培养学生综合计算能力

计算2形成碳酸盐所需金属离子和氢氧化物沉淀所需金属离子的浓度大小

迁移运用:根据已有数据,判断金属离子在Na2CO3溶液中形成沉淀情况?金属离子在0.1mol/LNa2CO3溶液中形成沉淀时的最小浓度

[c(CO32-)=0.1mol/L 、c(OH-)=4.2*10-3mol/L  ]

金属离子

(Mn+)形成沉淀

化学式KspC (Mn+)/mol·L-1

Ag+Ag2CO3

AgOH8.1*10-12

2.0*10-89.0*10-6

4.8*10-6

Al3+ 

Al(OH)3 

1.3*10-33 

1.8*10-26

Ba2+BaCO3

Ba(OH)25.1*10-9

5.3*10-35.1*10-8

2.8*102

Ca2+CaCO3

Ca(OH)22.8*10-9

5.5*10-62.8*10-8

3.1*10-1

Cu2+CuCO3

Cu(OH)21.4*10-10

2.2*10-201.4*10-9

1.2*10-15

Fe2+FeCO3

Fe(OH)23.2*10-11

8.0*10-183.2*10-10

4.5*10-13

Fe3+Fe2(CO3)3

Fe(OH)3 

4.0*10-38 

5.4*10-31

Mg2+MgCO3

Mg(OH)23.5*10-8

1.8*10-113.5*10-7

1.0*10-6

Mn2+

 MnCO3

Mn(OH)21.8*10-11

1.9*10-131.8*10-10

1.1*10-8

Pb2+PbCO3

Pb(OH)27.4*10-14

1.2*10-157.4*10-13

6.8*10-11

Zn2+ZnCO3

Zn(OH)21.4*10-11

1.2*10-171.4*10-10

6.8*10-13

知识从点到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分析、讨论老师归纳概括

  

设问,学生预测、解释饱和碳酸钠溶液、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与饱和三氯化铁溶液的反应的现象?

 运用预测、解释、观察、讨论、解释理论来分析实际问题

学生分组实验并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学生分组实验师生互动,吸引学生、培养动手实验的习惯、引发认知冲突。并为观察、讨论、解释提供教学情境。

讨论、解释甲产生红褐色沉淀以及无色气体的原因;乙有丁达尔现象、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红褐色但无沉淀及气泡产生原因;相关的例子反应方程式为:甲:2Fe3++3CO32-+3H2O=2Fe(OH)3↓+3CO2↑

乙:2Fe3+3SO32-+6H2O=2Fe(OH)3(胶体)+3H2SO3巩固、运用双水解知识。懂得亚硫酸钠的水解能力比碳酸钠弱及原因。

提问、解释、归纳根据实验现象观察和已有知识判断亚硫酸钠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的可能同时有几种类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作业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Fe3+和SO32-之间发生怎样的反应,提出了两种可能:

一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3++SO32-+H2O=2Fe2++SO42-+2H+;

二是发生双水解反应:2Fe3++3SO32-+6H2O=2Fe(OH)3(胶体)+3H2SO3。为了证明是哪一种反应发生,同学们设计并实施了下列实验,请填写下列空白:

【实验Ⅰ】学生选择的实验用品:Na2SO3浓溶液、BaCl2稀溶液、稀盐酸;试管若干、胶头滴管若干。从选择的药品分析,作者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                  。

【实验Ⅱ】取5mLFeCl3浓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Na2SO3浓溶液,观察到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无气泡产生,无沉淀生成,继续加入Na2SO3浓溶液至过量,溶液颜色加深,最终变为红褐色。这种红褐色“液体”是                  ;向红褐色液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将溶液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另一份加入BaCl2稀溶液,有少量白色沉淀生成。产生血红色现象的离子方程式是                  。

【实验Ⅲ】换用稀释的FeCl3和Na2SO3溶液重复实验,Ⅱ、Ⅲ产生的现象完全相同。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若在FeCl3浓溶液中加入Na2CO3浓溶液,观察到红褐色沉淀并且产生无色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从形式上看,Na2CO3和Na2SO3相似,但是从上述实验中可以看到,二者的水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现象差别很大,分析其原因可能是:①                  ;     ②                  。

 拓展,培养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反思

利用课前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动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这样,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具体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 由于教师的角色已经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习的教练,这让教师有时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到学习小组,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指导。与传统课堂相比,这节课的知识容量相当于传统课堂的1.5倍—2倍。“翻转课堂”全面提升了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中,主动内化知识,教师也走下讲台,指导小组学习,甚至进行个别辅导。从长远来看,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都是很有好处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大了教学信息量,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获得大量的课外延伸学习资源,对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地址:福建省南平市紫云岗24号 电话:0599-8853660、8849859
备案:闽ICP备09034032号 网站公安机关备案号 闽公网安备 3507020210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