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2016-2017学年  
 
创教学情境  展化学魅力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793    更新时间:2017/12/13
 
在传统教学中,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填鸭式”模式开展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低,对老师的依附性强,对待知识冷漠无感,往往会形成“一听就会,转眼就忘”的现象,而且这种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往往给人带来疲倦,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情境,有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就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的吸引住。好的教学情境以其丰富和生动的内容吸引着、打动着学习者。创设良好的情境对教学过程起着引导、定向、调节和控制的作用。

下面将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运用实验创设情境

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化学教学离不开化学实验,这已成为化学教师的共识。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实验对于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推进情感和意志的升华以及科学方法教育等各方面都有其特有的功能[1]。 

案例:在学习氨的性质教学活动中,分别进行“美丽的喷泉”、“空杯生烟”的实验演示。 

喷泉实验:在干燥的烧瓶内充满氨气,塞上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吸入少量水)的胶塞。组装实验装置。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烧杯中的水沿着导管喷入烧瓶,形成美丽的红色喷泉。

空杯生烟:拿出一个透明的玻璃杯,杯口迅速用一玻璃片盖上,杯内瞬间浓烟滚滚。

氨的性质教学属于化学事实性知识,化学事实性知识内容相对零散庞杂,往往导致学生记忆困难。心理学实验证明,人们接受外界信息所参与的感觉器官不同,其记忆的保持率有差异。本节课通过“美丽的喷泉”、“空杯生烟”这些魔术般的实验演示来创设教学情境,不仅使学生带着好奇和质疑进入氨的性质的学习,让其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乐学中,同时还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使其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使枯燥零散的化学知识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深刻,在大脑中留下回忆的线索,从而提高记忆的效率。        

二、运用生活经验创设情境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倡导 “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主张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运用学习者在生活中的所闻所见创设化学课堂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感知化学知识的价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这对于课堂的延伸、知识的激活、能力的提升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案例:在学习乙酸的性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观看一段生活中糖醋鱼的制作视频,就在学生纷纷垂涎三尺,十分想吃的时候,提出问题:想要制作出美味的糖醋鱼,秘诀是什么?糖醋鱼独特、诱人的香味是什么?指导学生大胆的进行猜想、推理、实验,从而自然的完成酯化反应的探究。

    寓生活原型于化学教学中,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可以激活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欲望,获得更有活力的化学知识,掌握生活本领,帮助学生今后更有品质地生活。

三、运用化学史料创设情境

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说过:“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更可以给人以智慧。”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化学史料创设情境,不仅能让学生感知化学基础理论的建立和完善的动态演变过程,同时还能使学生认识到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想,对学生进行不断的情感熏陶,提升科学素养。

案例:在学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教学活动中,向学生讲述科学家们探究电池原理的过程,从1780年意大利生物学家伽伐尼在解剖青蛙时青蛙受到电击的一次偶然发现,到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对伽伐尼的观点提出质疑并进行实验探究,最终推翻伽伐尼的结论,发明了“伏打”电池。

运用伽伐尼和伏打之间“蛙腿之争”的化学史实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们在探求真理的道路上敢于质疑、不畏权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对学生人文主义精神的培养与智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运用新闻热点创设情境

在社会新闻报道中有许许多多都和化学有关,如某化工厂的重大事故、某食品的安全问题、某地的环境污染问题等等,这些与化学知识有关的新闻热点均可成为创设化学教学情境的绝佳素材。

案例:在学习金属钠的性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观看一则洛阳一化工厂非法储存金属钠自燃引起火灾的新闻实时报道视频。报道内容为2016年7月19日21时许,洛阳偃师市缑氏镇一化工厂突发火灾,仓库内储存的17吨金属钠、4吨有毒化学品氰化钠变成“定时炸弹”,东侧相距200米的缑氏村近千人的居民区受到重大威胁。洛阳消防官兵经9小时艰苦奋战,最终扑灭了这场火灾。正当学生对这场触目惊心的火灾感慨万分时,提出问题:1、这场火灾的罪魁祸首是“谁”?2、为什么会引起火灾?3、如何防止这类火灾的发生?4、消防官兵是如何扑灭这场火灾的。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交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运用具有时效性和现实性的新闻热点创设情境,不只单纯的使学生深刻学习到金属钠的相关性质,同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学习的紧迫感,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结语

  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充分实现新课程所倡导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创设学习情境有利于解决教学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在丰富多彩的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动机被强化,兴趣被提高,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实效[2]。 

参考文献:

 [1]王海燕.浅谈如何发挥中学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 [J].关注数理化研究,2009(7):53

 [2]王文静.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研究述评 [J]教育技术通讯,2006

 
 
 
地址:福建省南平市紫云岗24号 电话:0599-8853660、8849859
备案:闽ICP备09034032号 网站公安机关备案号 闽公网安备 3507020210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