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4日,南平一中武夷校区化学组在本校区2号楼302教室召开本学期第二次教研组会议。教研组长王方丽老师组织组员们一起学习了由省普教室黄丹青老师主持的关于福建省2021届高三毕业班化学适应性测试反馈会的内容。
本次会议黄丹青老师围绕高三复习的迫切问题和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的“固守”和“突围”两方面展开,提出教师要明确新高考的考试形式、考试方向、哪些内容发生了改变。黄丹青老师根据适应性考试情况提出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化学基础不扎实,知识再现障碍。
对化学基础知识的储备不足,对知识和知识间交互关系的检索存在困难,造成问题解决的障碍。
2.缺乏基本学科素养,信息提取失真。
本卷涉及诊断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学科核心素养的所有考点,实测难度值均偏低。
3.思维品质欠佳,临场应试慌乱。
第I卷以实验探究、推断、信息迁移等综合题型的方式,通过学生在解题思路中知识应用的纵横延伸,考查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的探究能力”。第11题、第14题、第15题,答题情况均不理想。
4.探究能力不强,实验能力较弱。
实验题素材源于教材,引导学生回归课本,结合教材实验进一步梳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规律。素材的改造,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真实性及复杂性,避免机械记忆实验现象而忽略实验真实过程,本题有5个采分点实测难度低于0.40,大多数考生读不懂题意,不理解该实验的化学原理。
黄丹青老师对高三化学复习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1.固守——坚持根本,夯实基础,回归真实
(1)坚持根本、合理定位
①建立命题指导思想、考查范围、内容要求、试卷结构等方面的联系
②准确把握命题立意、检测目标与考查形式的内在一致性
“考什么”“怎么考” “为何这样考”
“答什么”“怎么答”“为何这样答”
(2)观念统领,整体把握
建立用化学基本观念来统摄知识建模与思维建模的教学模式
(3)夯实基础,规范用语
化学用语是用于表示物质微观组成、结构及物质变化的化学符号系统,其格式严谨、内涵丰富,是化学学习、交流及成果传承不可或缺的核心
2.突围——关注差异,突破视阈,有的放矢
(1)突破视域,融合视角,完善高中化学知识结构
(2)创新“练—讲——评"复习教学模式,实现在反思中提升
例如:
物质分类:从物质的类别及通性的角度进行整理,为预测新物质性质提供思路;
离子反应: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建立研究水溶液体系的思路方法;
氧化还原反应:通过抓住组成物质的核心元素价态进行物质性质及反应的预测。
这次会议给教师指明了方向,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这次学习,教师们都觉得受益匪浅。
附:福建省2021年适应性考试试卷





|